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4月25日下午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電子商務促進消費和助力經濟提質升級工作情況。一起來看——
福利
商務部、工信部、國家郵政局、中國消費者協會將舉辦“雙品網購節”,4月28日正式開幕,持續時間到5月10日。參加的平臺及企業超過109家。各個商家還會大力地進行促銷,也有各種優惠活動,實實在在地給消費者實惠和讓利。這次活動中還有餐飲、旅游的電商積極參加,就是讓這些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商戶也能夠盡快地恢復元氣。
快遞
快遞進村情況如何?
農村的快遞物流服務是農村經濟流通循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全國已經有96.6%的鄉鎮設立了快遞服務網點。現在農村的快遞服務還存在著服務成本偏高、村級覆蓋率偏低、還有服務不到位等一些問題。國家郵政局提出了六種快遞進村的方式,包括快遞企業在農村自設網點、快遞企業抱團共建網點、快遞企業與郵政企業合作、快遞企業與農村客運班車客運站合作、快遞企業與供銷社和電商平臺合作、快遞企業與第三方獨立平臺合作,目的是通過畫大同心圓,構建形成一個共建共生的農村快遞物流生態圈。
如何破解“網購+快遞”暴露的問題?
現在每天快遞量已經超過2億件,已經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但電商與快遞物流的協同發展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下一步,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第一,要面向“三個市場”,就是農村市場、制造業市場、國際市場,推進快遞進村、快遞進廠和快遞出海的“兩進一出”工程。
第二,要發展三個新業態,通俗的講就是“三個遞”,即箱遞、站遞和倉遞,來適應電商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需要。
第三,要完善三個機制。要完善末端管理機制,解決好快遞員進小區和封閉小區智能快件箱建設的問題;完善數據互聯共享機制,滿足電商正逐漸出現的庫存前置、智能分倉等新模式的需要;完善農村保障機制,加強政府對農村快遞服務的保障,推動快遞的下鄉和進村能夠落到實處。
如何對無人配送進行規范管理?
近年來全國已經建成的智能快件箱有40.6萬組,全國主要城市都已經有智能快件箱投入使用。但是,仍有很多老舊居民小區沒有設立智能快件箱。針對這些問題,國家郵政局計劃近期出臺支持智能快件箱建設的指導意見,重點是明確智能快件箱作為公共服務設施的屬性,同時積極推動智能快件箱實現“六進”,即進社區、進機關、進校園、進商廈、進農村、進交通樞紐場站,以便發揮好智能快件箱獨特的優勢。對于一些網友反映的未經用戶同意就將快件投入到智能快件箱的行為,用戶可以進行投訴或者舉報,郵政管理部門也將依法予以查處。
信息消費
如何推動信息消費發展?
從消費品供給端來看:
一是大量新產品供消費者來選擇。行業的骨干、優勢企業踴躍參加,包括部分出口轉內銷的企業,推出眾多品質、性能優良,可引領消費升級,以及具有獨特功能的創新型、功能型、綠色化新產品。
二是注重提升消費者的體驗感,企業將通過大數據優選產品,采取直播帶貨等方式加強宣傳,開展線上線下全渠道銷售,使消費者有更好的消費體驗。
三是優惠促銷讓利消費者。一些品牌企業已經備足貨源,通過發放紅包、良心定價、打折優惠等方式讓利消費者。
工業電子商務
工業電子商務在疫情期間如何發揮作用?
一是促進復工復產。依托平臺上匯集的應急物資信息,打通從原材料、生產設備到產成品的整個產業鏈,實現了產銷打通,帶動了上下游企業協同復工,緩解應急物資的緊缺狀況。
二是加快產需對接。加快搭建應急物資產需信息發布的平臺,組織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對接重點疫區物資需求,助力產需雙方高效的匹配對接。
三是賦能中小企業。通過直采平臺、在線直播、供應鏈金融等新模式幫助企業節省采購的成本,擴大訂單規模,滿足融資需求。
供銷合作社
供銷合作社在疫情中如何發揮作用?
一是創新農業生產服務方式,開展土地托管服務。針對疫情給農民種地帶來的種種困難,供銷系統進一步加大了土地托管的力度,一季度已與農民簽約托管土地8769萬畝,同比增長了32%,同時各地因地制宜開展配方施肥、統防統治、農機作業等環節托管服務,服務規模達到1.8億畝次,同比增長40%,有效降低了小農戶的種植成本,促進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也實現了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兩不誤”。
二是著力搭建惠農服務平臺,為各類新型經營主體提供專業化服務。目前已經建成各類農業生產服務中心1.3萬家,莊稼醫院7萬家,形成了較強的耕、種、管、收、加等全產業鏈的服務帶動能力,成為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是著力發展綠色農業,推動“美麗鄉村”建設。供銷社發揮農資供應主渠道作用,不斷地加大有機肥、生物農藥等綠色農資的供應力度。
[編輯:姝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