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提升人民生活質量的有力抓手,軟裝行業將在新時代迎來新機遇,接受新挑戰,進而實現質的飛躍。”
3月31日,以“共塑創意人才·裝點美好生活”為主題的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軟裝藝術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2018山東軟裝發展與人才培養高峰論壇在濟南召開。本次論壇由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指導,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主辦,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軟裝藝術專業委員會、上海軟育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山東省建設職業教育集團承辦,旨在通過引導管理,完善行業規范,牽引山東軟裝行業健康發展,助力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戰略的實施。
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秘書長孫燁,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設計師分會副秘書長賈昊,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會長萬進,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秘書長張春華,山東城市建設職業學院黨委書記花景新,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軟裝藝術專業委員會主任高紹遠,山東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副會長王世忠,山東省建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安強,中國工藝美術行業藝術大師王一君,艾鼎國際設計大獎創始人龐敬楓,上海軟育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孫銳等近300名領導及嘉賓出席活動。
萬進(右)和高紹遠(左)進行專委會揭牌儀式
在上午舉行的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軟裝藝術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上,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會長萬進和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軟裝藝術專業委員會主任高紹遠進行了專委會揭牌儀式。另外,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軟裝藝術專業委員會與山東合富輝煌房地產顧問有限公司、即墨家居博覽中心、艾鼎國際設計大獎組委會舉行了戰略合作簽約儀式。艾鼎國際設計大獎創始人、資深媒體人龐敬楓表示:設立艾鼎國際設計大獎,將致力于發掘和表彰優秀設計師和優秀設計作品和優秀設計機構,打造在中國、亞太乃至全世界具有影響力和創造力的設計大獎。
在閉幕環節,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設計師分會副秘書長賈昊、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會長萬進、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軟裝藝術專業委員會主任高紹遠、上海軟育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孫銳為嘉賓頒發聘書,高紹遠致閉幕詞。
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軟裝藝術專業委員會與山東合富輝煌房地產顧問有限公司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軟裝藝術專業委員會與即墨家居博覽中心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軟裝藝術專業委員會與艾鼎國際設計大獎組委會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伴隨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們對生活品質有了更高的追求,而軟裝這個行業正是為提高人們生活品質而存在的。軟裝是生活的藝術,但這種藝術如何把控,何以落地?會上,多位嘉賓圍繞家、生活、設計等話題進行了主旨發言,將一幅清晰的軟裝圖景徐徐展開……
在論壇上,中國工藝美術行業藝術大師王一君,北京市特聘教授、北京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蘇州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劉曉萍,山東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副會長王世忠,西交利物浦大學建筑與室內設計客座教授、愛馬仕2015年度中國區陳列商店的展陳設計總監Antonio Berton,德國包豪斯大學中國設計中心創意總監兼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培訓中心副主任郭啟明,臺灣建筑設計師、高迪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創始人史南橋等行業大咖就如何促進軟裝行業創新發展、打破差異化實現個性化家裝及加快軟裝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見。
在對話環節,山東省建設職業教育集團秘書長顧琦和上海軟育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孫銳、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博士山東藝術學院副教授黃兆成、青島海信房地產研究中心、中國建筑學會室內設計分會室內設計師毛卿、中國手工藝術大師中國青年玉雕藝術家吳醉石等嘉賓共同解析了中國軟裝飾品行業現狀、發展以及未來,深度探討在互聯互通的新時代背景下軟裝行業發展該何去何從。
主旨演講
工美產品如何提升大眾生活審美品味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藝美術行業藝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王一君
隨著民間藝術品價值的不斷上升,在室內軟裝飾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多,不僅僅因為“物以稀為貴” 和裝飾意味,還因為其蘊藏的吉祥觀念對人們心理安慰的意義,同時體現了手工文化的回歸和一種高層次的生活趣味,在中式裝修中,新中式風格盛行,對民間藝術品的現代改造也隨之而來,這種改造過程中如何能夠保留其本來的意義并繼續升華,而非只留空殼淪為形式,還需辯證的去看待。會上,王一君主要講述了工藝美術作品的價值提升、工藝美術作品在現代軟裝中的傳承以及辯證看待工美藝術品在新中式軟裝中的再造。
“家”,就是你的展示廳
美籍華人、流行趨勢研究專家、北京市特聘教授、北京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蘇州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劉曉萍
生活美學綜合體一定要兼顧“生活”和“藝術欣賞”這兩個層面。劉曉萍主要從生活方式對優化演變,觸動感官對情緒氛圍兩方面進行了講述。她談到,獨特的價值、是“家”的存在意義所在。我們正處在一個變化的時代,數碼技術、人工智能已成為新的生產力,它顛覆我們的認知,并徹底改變社會。人類也正在運用高科技改善自身的生態環境、造福自我。隨著人們對自身感知和情緒更深層次地關注和觀察,現代設計已從產品設計拓展到文化設計、環境設計、氛圍設計,由“生存意識”上升到“環境意識”、體驗意識、感官意識,近代以來所進行的各種主義或者運動,基本上就是室內設計對這種趨勢的具體踐行與表達科技給帶來了感官觸覺細致入微,極度優化,我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能夠關注自我、體驗感受,聚焦身心健康,關注心態和精神健康,表達自我。我們正在用行動體現“以人為本”,產品和服務都將圍繞著人的感受,進行以憂郁、友善和快樂等一系列以情緒為依托的個性化設計。“家”,自然成為我們標簽個性的展示廳。
軟裝工匠精神·涵養時代氣質
山東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副會長王世忠
“工匠精神”已經寫入了政府報告,縱觀當前經濟發展,人工智能雖然盛行,但是再智能也替代不了那些深藏不露獨具審美能力與藝術創造力的人們。王世忠主要從“黨的十九大”規劃要點-明確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轉型新特征;產業文化傳承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成功企業的智慧、定位模式以及未來可持續性發展之路;推動產業發展人才培養重要性;高校與企業之間的融合度等方面進行了闡述。
用生活營造體驗
德國包豪斯大學中國設計中心創意總監、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培訓中心副主任郭啟明
藝術是一種意識形態,屬于精神載體,它是上升到審美和文化精神層面的體現,需要在這樣一個高度來理解,而不能只停留于基本的物質層面。郭啟明從公共藝術陳設講起,并談到設計師與藝術家的身份:設計師服務于社會和人,藝術家是服務于自己,讓自己的生活快樂。他還通過豐富的案例展示,表達了生活無處不設計,人類的生活活動史其實就是一部設計史,陳設藝術是要把風格做的地道、豐富、純正。堅持和美好的一切在一起,是人類的本能。軟裝教育,源于生活的需要、品質的堅持。學習從認知經典設計經典藝術開,經典永不過時。他還講到軟裝陳列的方式,讓藝術走去生活空間,設計是工藝、技術,軟裝藝術的整裝。設計就是設計生活。
現代軟裝風格的塑造重點:靈性的整合而非組合
西交利物浦大學建筑與室內設計客座教授、愛馬仕2015年度中國區陳列商店的展陳設計總監Antonio Berton
Antonio Berton主要講述了中國與歐洲之間的軟裝飾定義,并通過大量圖片案例展示。他談到,設計應理解空間的尺寸,空間的功能性,用戶和設計師都需要對空間有很好的了解,很好的利用和優化。他通過案例講述空間對整體環境和氛圍的影響,其中包括材質肌理是另外比較重要的元素,圖案是另外一個因素,光也是設計中比較重要的因素,不存在光,就不會感受到顏色,以及線條在設計中的作用,形狀在設計中的作用。他還談到,設計未來的趨勢是智能家居、物聯網家居、vr、ar等方面。
設計之外,遇見生活
臺灣建筑設計師,高迪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創始人史南橋
當曾經遠去,那些美好的記憶如何留存?史南橋從93歲的母親的生活狀態講起,通過家里的陳設,展示中式生活方式。他談到,所有軟裝與布置不是刻意的,是生活的表現,真的軟裝是貼近生活,貼近心里想要的東西。他還通過多個案例,以及親自參與的《夢想改造家》欄目案例,講述了設計手法的減法與整合,靈活的編輯手法導演空間。將人與空間的價值,形于外,賦予不一樣的體驗與感動。(徐瑤)
[編輯: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