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舉行;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也將召開,這意味著,我們已經進入一年一度的“兩會時間”。
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從全國31個省區市2018省級兩會中,我們也不難分辨出未來發展的重要信號,各地對高質量發展已經給出了具體落地規劃。對于紡織產業來說,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托舉起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感?在“兩會時間”,紡織行業代表委員紛紛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3月4日,“2018年紡織行業‘兩會’代表委員座談會”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新址辦公場所召開,中紡聯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會長孫瑞哲,原會長杜鈺洲、王天凱,原副會長許坤元,副會長楊紀朝、夏令敏,黨委副書記陳偉康,紀委書記王久新,副會長徐迎新、陳大鵬、端小平、孫淮濱,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張延愷、徐文英等行業領導,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十余位紡織行業代表、委員共同為行業發展出謀獻策。座談會由陳偉康主持。
陳偉康首先向代表、委員介紹了中紡聯的基本情況,并希望代表、委員對聯合會工作提出建議,同時也希望代表、委員能夠將行業聲音帶到兩會。
“華枝春滿,天心月圓”,孫瑞哲在發言時借用李叔同的詩句,表達了兩會代表、委員“回娘家”共聚的一種心境,并向兩會代表凝聚智慧、秉承責任、立德立言、發金石之聲的做法表示感謝,感謝他們為紡織服裝產業的美好未來請愿,為國強民富的輝煌明天出謀劃策。
孫瑞哲在以“凝心聚力 創新作為 實現高質量發展”為題作報告時,從“一組數據”、“兩個發展關鍵詞”、“十個行業發展熱點問題”同兩會代表委員分享了行業發展情況。
在“一組數據”中,他談到了2017年中國紡織工業發展呈現穩中有進、進中向好的態勢。他指出2017年行業生產增速有所放緩、內需市場增長平穩、運行質效平穩向好,同時他還向與會代表委員分享了改革開放40周年來紡織工業發展舉世矚目的成績。他說,如今,中國紡織產業建立起了全世界最為完善的現代制造體系,產業鏈各環節制造能力與水平均位居世界前列,不僅有效滿足了占全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國內纖維消費需求,還為其他國家提供了2000多萬噸的優質纖維制品。
在“兩個發展關鍵詞”中,他談到了“社會主要矛盾的轉換”以及“高質量”發展。
在“十個行業發展熱點問題”中,他從重啟行業認知、“一帶一路”倡議與“走出去”、成本減負、環保與可持續發展、智能制造、“精準扶貧”與發展均衡、產融結合、棉花管理體制、紡織行業貿易救濟、品牌建設與文化自信十個行業熱點問題入手,談及行業建議與呼吁。
代表委員交流
山東如意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邱亞夫
這四年來,如意集團按照部署,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促進紡織工業產業鏈智能化,建立了13個紡織工業園區,在棉紡織領域具有國際話語權,為建設紡織強國貢獻一份力量。其次,在時尚品牌領域,中國紡織服裝的設計及品牌能力取得長足發展。以往在人們的印象中,國外品牌要比國內服裝品牌強。他表示,這種固有的印象要改變。雖然國際品牌在奢侈品以及高端品牌領域具有一定話語權,而不容置疑的是,無論是從設計、研發還是零售網絡的掌控上,中國服裝品牌都更為領先。
近年來,如意通過國際品牌收購,已擁有39個高端男裝品牌,成為全球最大的男裝品牌控股集團,高端品牌銷售收入位居全球第六位。通過并購,如意在科技、時尚話語權方面得到大幅度提升,整體業務超600億元。此外,遵循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如意整合了多家企業,把產業鏈制造能力轉移到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和埃及。在形成成本資源優勢的同時,率先占有未來的批發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在發展過程的高投入已成為企業不可避免的問題。邱亞夫建議,中國服裝品牌要參與到國際化的競爭到中去,尤其是要學習如何利用資本化斬獲收益,中國服裝品牌要穩健發展,就要積極融入國際化競爭,用國際的、資本的概念,以及國際機遇推動產業的轉型升級。
江蘇陽光集團董事長 陳麗芬
陽光集團是毛紡行業的標桿企業、龍頭企業,陳麗芬表示,中國紡織人用勇氣和擔當,為行業發展做出貢獻。感慨和學習之余,陳麗芬認為,回歸落腳點還是要把企業做好。2018年,陽光集團將緊跟時代步伐,重點在三個方面開展創新:一是完善研發平臺,在主業上實現科技新突破,通過陽光集團研發平臺的建設和與高校的合作,開展以市場和企業需求為導向的研發工作,實現從新材料到紡織智能化制造的全方位創新;二是加快智能化改造,打造成為毛紡和服裝領域的智能化標桿企業,產銷合一將是未來的大勢所趨,陽光集團將加快智能制造進程;三是做好國際化布局,輸出中國制造、中國品牌,陽光集團在埃塞俄比亞投資的年產1000萬米精紡面料和150萬套西裝的全產業鏈基地即將正式投產,陽光集團將借此在海外打好基礎,在國際市場上樹立中國形象,傳遞中國聲音。
西安工程大學校長高嶺
高嶺表示,作為紡織業的“新兵”,去年參加座談會就成為了紡織業的一員。他感覺對紡織業越了解,就對紡織業越敬重,因為這個行業奉獻大,索取小。
這些年,西安工程大學就是按照中紡聯提出的“高大上”要求去做的,就是建設高水平學科、建設學術大師隊伍、上高水平科研。學校以紡織為特色,明確學科思路,做強紡織學科、做亮服裝學科。要把特色優勢持續下去,引進高水平人才,增強師資隊伍水平。
下一步,學校要更好地面向產業發展,精準培育人才,做好科研,與企業全方位合作,聯合進行項目研究、市場化推廣、人才培養。
江蘇金昇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潘雪平
潘雪平表示,紡織業是中國工業的搖籃,沒有紡織業,中國不可能有現在的發展,因此要做一名自信的紡織人。同時要做一名智慧紡織人,紡織業是一個充滿智慧的家。同時,還要做一名責任紡織人。紡織人要重新認識自己,一要靠宣傳,二要靠自身努力。
新鄉白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邵長金
邵長金表示,為什么紡織工業做出巨大貢獻,但往往在社會上被誤解?主要還是宣傳不夠,社會上一講傳統就等同于落后,大家都在談新型產業。他認為,新型產業就像家里的孩子,要投資,但未來能不能成功還不一定,但傳統產業是家里的頂梁柱,維系著家庭的幸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離不開紡織業,因此要大力宣傳紡織業,改變社會、金融、機構、政府對紡織業的偏見。此外行業要自我革命創新,要把新型技術應用到行業中。
湖北天門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沈方勇
受益于行業的市場化,產業的轉型升級以及國家宏觀政策等,公司早期目標已經實現,目前除印度市場外,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越南、印尼等國際市場,在并條機領域,天門紡機始終是占有多數市場,并在技術研發領域引領產業技術革新。
如今,面對市場變革,天門紡機依舊要專注于紡織領域,不斷研發頂尖產品,與世界頂級品牌競爭。他表示,自己也將繼續做好本職工作,抓好企業管理,建立低成本、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企業,保持企業良性運行。
希望政府引導資本向中小企業傾斜,目前中小企業大幅減少,已經影響到紡機,紡織工業的基礎在裝備,希望資本能向中小企業傾斜。
咸紡集團一分廠趙夢桃小組組長 何菲
何菲來自一線,此次是她第一次當選兩會代表,她表示,此次兩會關注的問題是如何進一步增強一線工人對職業的榮譽感、幸福感和獲得感,從而讓更多年輕人投身紡織行業,做好本職工作,促進行業良性發展。同時她還關注到“產融結合”的問題,希望為解決中小紡織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做出努力。
蘭州三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紡紗廠細紗工序擋車工 范冬云
范冬云表示,作為一名新代表,非常希望能夠為紡織行業做出貢獻,奉獻自己微薄的力量。2018年是中國紡織工業迎來新起點、走向新高度、開創新局面的希望之年。新時代下,紡織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面臨新挑戰,同時也迎來了轉型升級的新機遇。
范冬云認為行業要抓住機遇,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促發展,通過新材料、新工藝、新模式的運用,助力紡織產業的轉型升級。她表示,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不斷創新,提高技能,做好傳幫帶的傳承工作。作為一線工人,一定要代表紡織工業和工人發聲。
江蘇箭鹿集團員工 高蘇娟
高蘇娟自1988年進入紡織廠工作,如今已有30多年,能夠當選第13屆人大代表,她感受到的不僅是一份榮譽,還肩負起了一份責任和使命。她表示,作為蘇北紡織企業的一名工人,對用工難問題有著深刻的體會,所以希望相關部門能夠與紡織企業建立用工關系,促進蘇北地區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的發展,希望有更多技術人員加入紡織產業。
常州老三集團縫紉操作工 李承霞
“我是一名農民工”,一句話透露出了李承霞的自豪。作為一名在紡織一線奮斗13年的女工,對于農民工的工作生活現狀,她深有體會,也讓她立志要為農民工代言。
此次李承霞關注的有三點,均是圍繞農民工展開。作為一名扎根一線的紡織工人,李承霞深知提升職業技能培訓不僅是工人們提高生活質量的必要途徑,更是當前行業企業提質增效的迫切要求。
13年前,從安徽巢湖市含山縣東山鄉看花村李臘鵝自然村來到江蘇常州老三集團,從一個技能“小白”成長為一名高級技工,李承霞說,這都離不開企業的培養和支持。而今隨著紡織科技的不斷提升,新設備、新技術頻現,自動化設備陸續上馬,一線工人迫切需要解決技術“盲點”,而這些靠個人摸索是辦不到的,她認為,國家也在不斷提高技術工人待遇,這也急需展開對工人系統化的培訓,并將培訓范圍擴大化,把有意愿提升的農民工都納入到學習培訓的體系中來,從而提升企業競爭力。
技能充電是職業發展硬要求,對于“家庭關愛”的充電一樣不可或缺。在外打工,靠手機屏幕無法解決對家里老人、孩子的牽掛,每年春節是工友們最期盼的日子,然而,漫漫回家路每年都會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每到春節返鄉高峰,購票難、交通堵塞等問題阻礙了人們回家團聚的心。李承霞建議,延遲春節假期,讓農民工可以在家多待幾天,彌補缺少了一年的愛。
社保繳納也是農民工面臨的現實問題。一線工人流動性較大,而跨區域務工導致部分工人無法補交社保,給農民工退休造成了極大的困擾。不少工人呼吁急需政府跨區域解決農民工社保問題,讓農民工享有和社會各界人士一樣的尊嚴以及應有的利益。
真維斯國際(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 楊勛
楊勛第一次以政協委員身份參與全國兩會,對他而言,責任不一樣,感觸也不同。“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一直是楊勛經營企業和為人處世所堅持的信念,在此次座談會上,楊勛表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走到今天,取得了偉大成就,令他感慨良多。他認為,未來30年,只要沿著過去40年來的道路不變,也就是堅持共產黨的領導,以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的四個意識,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四個自信,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可以實現美麗中國夢。
總結發言
高勇總結表示,紡織行業每年舉行“兩會”代表委員座談會,對于代表委員了解行業情況,并帶到兩會上去發揮了不小的作用。每次座談會都有突出的主題,比如棉花政策、企業成本、企業融資等熱點,去年重點提到了智能制造,今年的熱點話題就是“做自信的紡織人“。
早在“十一五“期間,行業就提出了建設紡織強國的愿景,現在離實現紡織強國還有不到3年的時間,由于形勢、環境變化,部分強國指標要進行修訂,有些指標進行調整,但2020年實現強國目標不變。
實際上,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中國紡織已經在絕大多數領域實現從跟隨到引領世界,希望代表委員把紡織業現狀帶到兩會上。委員代表要結合社會關注,多宣傳紡織業在精準扶貧中的特殊作用。
中國紡織業完全有能力,不僅要建成紡織強國,還要在中國工業領域中率先建成紡織強國。中紡聯提供給大家的十個建議,有些是老問題,有些是新問題,比如行業定位問題。不能總隨著社會發展,社會分工也發生變化,要研究如何把紡織行業融入到新的社會分工中,這就是科技、時尚、綠色定位的新理念,要讓全社會、政府有關部門都能認識到這一點。(徐長杰、劉嘉、郝杰、李芳、關云鶴)
現場花絮
[編輯: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