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22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2018年春季調研走進廣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率領中國印染協會、中國服裝協會、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中國紡織信息中心等單位負責人組成調研組,深入深圳、大浪、虎門、西樵、沙溪等地,圍繞消費升級、品牌發展、業態和渠道變化等新趨勢、新特點,以及節能環保、綠色制造技術與園區建設等熱點問題開展調研。
“以人才為資本”,盤活人才存量
3月21日,調研組走進此行的第四站——廣東沙溪。沙溪鎮的轉型成效和人才發展問題都引起了調研組的關注。

2017年以來,沙溪鎮服裝產業發展總體保持平穩向好態勢,作為沙溪經濟發展和稅收收入的重要穩定器的作用依然突出。同時,服裝印花作為配套行業,在沙溪取得較大發展。
據沙溪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鄒小龍介紹,沙溪鎮持續推動以服裝產業為基礎的特色小鎮建設,并以“特色的資源注入,特色的時尚表達,特色的建筑形態”的三個特色為發展思路。
此行,調研組走訪了多家企業,這些企業各有專長,各具特點:新順怡印花繡花有限公司具有很強的研發能力,在成衣印花產品開發和工藝技術領域有所建樹;金鷹皇制衣廠用機器替代車花,提升制造效率;霞湖世家推出T恤單品類品牌喬治湯米,主推“50次機洗領不變形”和單價39.9元的性價比賣點;通偉服裝有限公司在追求品質制造的同時,還關注社會責任,采用導入了CSC9000T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
但與此同時,調研組在走訪中發現,“人才短缺”、“用工短缺”是不少當地企業的當務之急,面臨著諸如招工不滿、高級人才流失等問題。曾經,沙溪走出了張肇達、董懷光、熊英、邱偉等知名服裝設計師,也培育了浪度、羅賓漢、柏仙多格等許多品牌,而今,沙溪紡織服裝業依舊擁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和發展勢頭,但升級再出發的沙溪不得不思索培育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課題。
對此,孫瑞哲指出,產業升級首當其沖的是人才觀的改變,要通過人的價值創造,由“以人才為成本”實現“以人才為資本”的轉換。人才層次方面,既要有高精尖人才,也要盤貨人才存量。擁有產業工人,實體經濟才有實力。
實際上,當地已意識到并正視這一問題,為此,調研組還走訪了此行唯一的一所紡織服裝院校——沙溪紡織服裝學院。據介紹,為破解產業人才供應問題,沙溪鎮與中山職業技術學院于2013年合作共建了沙溪紡織服裝學院。據該學院院長劉周海介紹,該學院有意識地開展校企合作,形成了以學生技能培養為主的現代學徒制,引入邱偉等設計名師開設工作室,積極與服裝企業合作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項目。目前該校在校生505人,畢業生就業率達100%,并且大部分是本地就業。
而對于留住人才,來自霞湖世家的米雪梅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將眾多產業工人關注的熱點——外來工子女教育問題帶上了今年的全國兩會。
米雪梅是霞湖世家服飾有限公司客服部總監,她說,自己遇上了好時代,從前的第一代外來工背井離鄉,留下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如今,第二代外來工的工作和生活條件都得到了改善,外來工子女可以通過積分入讀當地公辦學校。
“不平衡”與“不充分”之于沙溪紡織服裝業
除了人才問題,在座談中,鄒小龍表示,當前沙溪紡織服裝業還面臨著品牌影響力有限、制造企業議價能力不高、剛性成本不斷上升、企業利潤空間被壓縮、特色小鎮建設存在土地資源制約等風險和隱患。對此,沙溪鎮將主動加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鏈分工,迎接大灣區中心城市資本和產業梯度轉移;重新梳理沙溪服裝發展,進行再思考;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推動特色小鎮建設。
那么,從行業角度來看,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如何實現符合沙溪特色、充分發揮沙溪優勢資源的高質量發展?孫瑞哲指出,應重點關注三個“不平衡”與三個“不充分”。
三個“不平衡”表現在:一是人力資源與企業需求的不平衡,不論是高層次人才,還是產業工人都與企業需求都存在巨大差異;二是勞動要素、土地資源與產業發展的不平衡,城市發展與人才結構無法滿足產業升級需要,亦無法形成循環互促;三是產業特色和產業地位的不平衡,沙溪具有相當規模的制造基礎,休閑服裝制造在整個行業內具有一定地位,但產業識別度和產業特色與其產業地位不相匹配。
三個“不充分”表現在:一是企業實力的不充分,目前沙溪的紡織服裝企業數量不少,但能在行業中頂天立地、成為細分領域“巨人”的還不足;二是資本投入的不充分,企業自身進行的再投入、外部跨界資本的投入,都不充分;三是區域品牌建設的不充分,下一步需加大力氣將區域品牌的形象發揚光大,提升關注度、信任度,才能有力促進產業發展。
圍繞不平衡、不充分,要做好三個融合:
一是科技與時尚的融合:一方面要以技術提升來克服勞動力短缺造成的問題;另一方面,隨著制造與品牌之間紐帶關系越來越緊密,制造企業也要瞄準終端,主動設計研發;此外,要通過院校的平臺注入更多外部的時尚大師資源。
二是兩化融合:近年來中國服裝行業締造了諸多新的互聯網商業模式,而沙溪也應充分融入,把新的互聯網經濟、新的現代化手段與生產經營方式進行融合。
三是產城融合:產業布局與城市發展做統籌打算,對當地經濟和產業轉型做出貢獻的企業提供人才安居、人才創業的優惠政策。
組建“國家隊” 打造世界級品牌
本次調研的最后一站來到了位于番禺的比音勒芬服飾股份有限公司。比音勒芬以“生活高爾夫”為品牌理念,在十五年的發展中,抓住了中高端休閑運動興起的風口,于2016年成功上市,成為“高爾夫服飾第一股”。2018年,比音勒芬開始了對消費升級的新思索和新行動。
通過調查與分析,比音勒芬發現當前旅游市場規模空前擴大,休閑度假成為人們的新生活方式。通過調查發現,度假旅游服飾應具備四大特點:舒適度、拍照好看、家庭裝、時尚度。目前,市場上沒有服裝品牌能同時滿足這四大需求,度假旅游服飾更缺少第一聯想品牌。因此,比音勒芬瞄準這一市場藍海,推出度假旅游系列。

2017年10月,比音勒芬度假旅游系列登陸西甲賽場,將賽場變成比音勒芬時尚秀場。2018年,新的系列推向終端市場后,收到很好的反響。
據介紹,在渠道方面,比音勒芬采用全渠道模式,覆蓋了百貨商場、購物中心、專賣店、機場/高鐵、高爾夫球場、電商、奧特萊斯等零售渠道。此外,還積極擁抱新零售,為消費者提供線上的形象定制服務,由專業形象顧問根據顧客特征和需求進行形象定制,搭配3-4套服裝并郵寄給消費者,試穿滿意后即可付款,并采用線上線下同款同價、雙向包郵的方式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對于比音勒芬,孫瑞哲說,打造世界級的中國品牌,中國服裝業責任在肩,比音勒芬可以成為創造世界級品牌的第一批“國家隊”成員。當前值得思考的是,除了保留服裝產品原有的功能屬性之外,要跨出服裝本身,打破同質化,要把趣味、知識、社交化集于一身。
小結:
四天時間,走過大浪、虎門、西樵、沙溪、番禺,本次廣東調研組收獲了行業人對2018年的信心和期待。一路走來,消費升級、文化自信、協同創新、智能制造、綠色發展、兩化融合、產城融合、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世界級產業集群等等關鍵詞匯集成了行業發展的新方向、新目標、新任務,正如孫瑞哲在本次調研中強調的,“與人為善者美,人事和諧者強,融合發展者能,上下同欲者勝”,科技、時尚、綠色的紡織強國值得期待。(劉嘉)
[編輯:姝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