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人士表示,《規范》既是國家發布的引導性文件,也是企業在近幾年對外投資熱潮中經驗教訓的總結。企業在對外投資合作的過程中,要不斷提高產品品質,同時秉持企業家精神,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穩扎穩打“走出去”。
日前,國家發改委、商務部、人民銀行、外交部、全國工商聯等五部門聯合發布《民營企業境外投資經營行為規范》,在此前基礎上,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開展境外投資活動再出新舉措。
業內人士認為,近年來,民營企業在對外投資規模快速增大的同時,也存在諸多問題,給國家形象和中國企業“走出去”帶來負面效應。《規范》的出臺總結了經驗教訓,借鑒了國際經驗和理念,將進一步把民營企業對外投資納入到理性軌道。
規范投資行為正當其時
《規范》分為六部分共36條,從完善經營管理體系、依法合規誠信經營、切實履行社會責任、注重資源環境保護、加強境外風險防控五方面對民營企業境外投資活動進行引導和規范。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編制《規范》旨在幫助民營企業在境外投資活動中認識風險、防范風險、提升風險防控能力,同時促進我國對外投資健康有序發展。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貿易和投資研究室主任王海峰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幾年,民營企業對外投資的速度加快,同時問題也在暴露,而且個別企業在投資中的不規范現象也將對國家形象和企業整體對外投資產生重大影響,五部門發布《規范》正當其時,對規范和引導民營企業對外投資有重要意義。
國家發改委今年11月發布的《中國對外投資報告》顯示,1991年以前,中國對外投資年度總投資額不超過10億美元,2016年末已攀升至 13.6萬億美元,投資范圍覆蓋全球超過80%。在企業結構上,對外投資的民營企業數量已超過國有企業,占企業總數的六成以上。
山東恒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有德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民營企業對外投資決策靈活,在海外市場更容易被接受。但是民營企業對外投資也存在惡性競爭、決策失誤等問題,這使得近年來企業對外投資的風險不斷上升。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規范》的出臺,主要針對當前有的民營企業境外投資經營存在的問題,比如不履行國內外審核手續,違規在境外開展投資活動;盲目決策,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惡性競爭,不顧代價承攬境外項目;忽視質量和安全管理,產生不良影響。
民企健康投資要循規范
去年以來,國家相關部門密集出招,規范企業對外投資行為。今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改委、商務部、人民銀行、外交部《關于進一步引導和規范境外投資方向指導意見的通知》,《境外投資條例》的立法工作也在加快推進,企業對外投資逐步納入到理性的軌道。
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1~11月,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74個國家和地區的5796家境外企業新增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1075.5億美元,同比下降33.5%,非理性對外投資得到進一步有效遏制。
王海峰表示,《規范》既是國家發布的引導性文件,也是企業在近幾年洶涌澎湃的對外投資熱潮中經驗教訓的總結。下一步,相關部門還將對國有企業海外投資行為出臺相應規定。未來,企業需做好決策、經營、社會責任、風險防控等把關,將社會責任和企業形象放在盈利之前。
“細節決定了品牌的成敗。”蒙牛集團CEO盧敏放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也是傳遞中國文化和中國品牌形象的過程。企業需要充分了解當地的法律法規、市場規則和文化傳統,將規范納入到企業的決策中。
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表示,娃哈哈將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在投資合作的過程中,企業將堅持不斷提高產品品質,同時秉持企業家精神,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穩扎穩打“走出去”。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為落實《規范》,未來將采取三大舉措:一是做好指導監督工作;二是強化“走出去”服務保障;三是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將建立健全信用記錄和黑名單制度,實施聯合懲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