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產業是中國傳統的重要支柱產業,在"衣、住、行、用"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重要的民生產業。同時,紡織產業也是國際貿易體系中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
紡織產業面臨新常態下國際勢力兩面打壓:
①新興國家依靠勞動力成本、能源成本、運輸流通成本、環境治理成本以及低檔紡織產品生產技術要求不高、容易掌握和研發成本低等優勢,占領了低端紡織品的市場;
②經濟發達的原紡織大國重新發展紡織業,如美國進行再工業化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本國及國外資本在美建紡織企業。這使得我國紡織業必須要進行轉型升級,我國紡織品產業只能走"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的道路,開發新材料、創新技術、設備、工藝,生產高性能、新功能、特殊環境專用、精美精致、性能優異產品。
紡織新纖維材料
隨著產業用紡織品的快速發展,新型高性能纖維不斷涌現。
新型纖維材料為棉紡織生產,混紡、交織,產生高性能、新功能、適應市場需求打開了轉型升級的大門。
紡織新工藝技術及新設備
紡紗已形成系列紡紗系統,在傳統的環錠紡紗,轉杯紡紗,噴氣渦流紡紗基礎上,形成了廣泛系列,包括,集聚紡紗、賽絡紡紗、賽絡絲紡紗、纜形紡紗、柔順紡紗、低扭距紡紗、嵌入式復合紡紗、塵籠紡紗、平行紡紗等許多技術系統。
一年來,中國已建成了4座5萬t的棉紡自動化示范工廠,每萬錠每日三班用人有原來的365人降到30人以下。筒子紗染色也建成了大型示范工廠和推廣使用。T恤衫、羊絨衫生產實現個體用戶訂貨量體生產一次成形系統。這些進步使中國紡織產業步向世界強國的方陣。
新產品開發與應用
在新常態下,紡企要適應市場"多品種、小批量、快交貨"的要求,重點生產高性能,多種新功能,適應特殊人群,特殊環境需求,精密、精美、精致、精湛、高品質性能的產品。
紡織器材及專件的創新和發展
姚穆院士重點介紹了鋼領鋼絲圈、針布、錠子等器材專件的創新發展。
姚穆院士建議:1.研究紡織器材專件生產、設計,一定要和紡織需求結合;2.器材專件制造企業的思路要放寬,因為器材專件在使用中有最合適與不適宜的環境和條件,因此,制造企業要幫助紡織企業做好售后服務,做好清洗、加工等工作。紡織企業智能化,數字化,工作大量發展,電子器件的要求數量大增,也是紡織器材和紡織專件的重要內容。
姚穆院士表示,按照中央指示,除了在"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的同時,強調"智能化,工業化兩化融合"的方針。因此,紡織企業智能化,數字化工作大量發展,電子器件的要求數量大增,這也是紡織器材和紡織專件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