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訂單回流中國 服裝出口8月首現正增長
首先刺激紡織產業鏈走強的是印度紡織訂單回流中國。據第一財經報道,9月份以來,印度多家大型出口型紡織企業因疫情無法保證正常交貨,而歐美零售商為了確保感恩節、圣誕節銷售季節供貨不受沖擊,也將多個本來在印度生產的訂單轉移到我國生產。從印度轉到中國的訂單中,毛巾、床單等產品訂單量較大,根據機構預估數據顯示,目前相關紡織品訂單數量已經排到明年5月份。商務部對此表示,中國率先實現復工復產,有力地保障了國際市場供給,支撐了國際產業鏈供應鏈順暢運轉。
數據顯示,我國紡織服裝業的“翻盤”主要是在今年下半年。1-8月,全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1874.1億美元,同比增長5.6%,增速較1-7月加快1.3個百分點。8月當月,全國紡織品出口額147.2億美元,同比增長47%;服裝出口額162.1億美元,同比增長3.2%,實現年內首次月度正增長。
盡管目前紡織行業出口表現極佳,但對于一些回流訂單,紡織服裝業內普遍判斷是“應急訂單”。
“我認為此類訂單更多還是應急之舉。轉移速度快,說明此類訂單通貨性質更強,買家更看重價格、加工速度等因素。一旦印度國內生產能力恢復,國內生產成本優勢降低,訂單能否長期留在國內還需進一步觀察。”中信建投期貨農產品團隊紡織業研究員表示。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科技巨頭為行業“添柴加火”
目前,政策扶持紡織制造業力度也不斷加大,同時隨著寒冬、雙十一購衣旺季的到來,國內紡織品需求同樣旺盛,部分緊缺紡織品緊俏,價格也在不斷上漲。
前不久,工信部表示,支持紡織服裝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提高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支持紡織服裝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引導規范企業有序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此外,阿里巴巴、華為、聯想、騰訊等科技巨頭也紛紛為紡織行業“添柴加火”,助力服裝產業加速變革。
以阿里灰犀牛為例,此前阿里發布犀牛制造以服裝業作為切入點時曾表示,服裝行業在中國已經有3萬億的銷售規模,是消費品行業中前三大垂直行業之一,且服裝行業的痛點夠深,傳統的以產定銷的商業模式造成巨大的浪費,阿里能充分發揮優勢推動服裝產業進行產業升級。
多家機構看好紡織制造四季度發展
隨著紡織服裝板塊不斷實現上漲,多家機構于近日密集發布研報,紛紛看好紡織制造的四季度發展。
東興證券表示,九月份運動服飾和家紡品類變現突出,家紡全網增速達53%。運動服飾長期景氣趨勢不改,建議關注品牌力強專注內生增長、業績韌性優勢突出、擁有優質客戶的紡織制造企業。
申銀萬國認為,國慶消費復蘇強勁疊加寒冬預期提升,有望催化服裝家紡四季度銷售旺季,全面看多紡織服裝板塊。同時紡織服裝板塊整體估值水平較低,未來向上空間較大。
天風證券指出,轉移至中國的訂單主要集中在家紡行業,其中毛巾、床單訂單較大;從國內企業恢復情況來看,上游企業三季度產能利用率持續恢復,訂單情況良好,四季度進入旺季后,預計整體產能和訂單情況仍舊能夠持續恢復。
國信證券則表示,10月將迎來3季度業績披露窗口期,在行業景氣度逐月改善的背景下看好優質龍頭公司出色的業績表現。同時,展望四季度,在10月雙節、雙十一、“冷冬”等因素刺激下,伴隨消費持續升溫,有望迎來旺季行情,看好業績有上調潛力的優質公司。
[編輯:于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