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采購趨勢是怎樣的?比"快時尚"更快。不久前,在一場探討"意大利與中國全新的貿易機會與合作模式"的研討會上,被喻為"空中飛人"的時尚買手、批發商,與來自意大利的服裝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對于意大利產業園拋來的橄欖枝,中國時尚買手表示,跨國采購除了關乎國內消費者的審美水平,還與時間與物流成本有關。
研討會上,來自意大利的時尚專家向中國的買手介紹當前采購趨勢。
Centergross園區小檔案
地理位置:意大利博洛尼亞,距離米蘭60分鐘的高鐵路程。
營業面積:100萬平方米,其中40萬平方米用于展示,10萬平方米用于辦公。
經營產品種類:箱包、鞋、紡織品、配飾、男裝、女裝、童裝。
經營概況:年交易額在50億歐元以上,從業企業達到680家。其中經營女裝的企業占25%,對外貿易額占到60%,分布在亞洲、歐洲、美國和中東。
朱鳳梅是一位有著20多年采購經驗的批發商。近期她在美國的采購遇到了一些問題,"我前不久和美國的合作伙伴一次性地簽訂了春夏秋三季的訂單,不過他們要分3次發貨,這種運作模式不太理想,因為整個生產周期太長了。"
對于中國的時尚買手、高檔服裝批發商來說,"快時尚"的大趨勢早已席卷而來,能更快地買到與國際潮流接軌的服裝就意味著加強了其終端賣家的競爭力。當然,除了能為客戶快速尋找到美衣,供貨商的信譽、整個訂單的物流成本和通關費用等均需納入考量范圍。一言蔽之,如何讓收益百分比最大化,正是時尚買手需要思考的問題。
傳統采購模式嬗變
像朱鳳梅這樣穿梭于歐美各個時尚之都的服裝采購商和時尚買手,越來越迫切地感受到時間的重要性。"中國的中高檔服裝市場正處于發展階段,追趕歐美的流行趨勢是必修功課。而對于這部分消費群體來說,盡快穿上與國際接軌的流行服飾可是個人品位的體現。"經常飛往米蘭、巴黎的時尚買手張小姐說道,"訂貨會對企業未來的產品品質和交貨周期都是一個很好的保證,但同時也存在著很大的風險,因為提前下單的經銷商還不是很清楚這一年會流行些什么。"
在國內,訂貨會這種傳統的采購模式逐漸被詬病,并被業內認為是造成服裝行業高庫存危機的罪魁禍首。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ZARA、H&M、優衣庫等國際"快時尚"品牌的庫存問題就不那么突出。在業內人士看來,庫存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只不過國際品牌供應鏈的周轉速度快,"國際品牌一般是備20天的貨,與之相比,國內服裝企業的備貨周期則長得多,一般是50~60天,這期間市場情況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企業不得而知。有可能大賣,有可能一件也賣不動。"一位時尚專家如是說。
隨時交易催生四季時尚
市場特點與采購模式的變化形成了新的挑戰,對于游走在時尚前沿的中國買家來說,尋找到能夠快速交貨并且保證服裝品質的生產商是當務之急。
意大利Centergross商業園區是歐洲目前最大的時尚園區,有著40多年的經營和運作歷史。園區內60%的服裝、鞋類及配飾產品賣到國外。隨時批發、每周都會推出新款是該園區的優勢及特點之一。
"'快時尚'產品是Centergross的主打,除了每周推出新的服裝外,鞋類產品大概是20~25天更新一次。傳統的訂單從下訂單到出貨是6~8個月,但我們園區的企業可以做到一周出貨。"Centergross商貿中心的主席Lucia Gazzotti表示,"我們非常看重中國市場,希望與中國的時尚買家建立聯系。在這里大家能買到最正宗的意大利產品。我們能夠提供非常安全的購買模式,當買家選擇到心儀的產品時,可以即刻下訂單。"
記者了解到,有別于傳統的需要半年以上交貨期的成衣貿易,園區內的企業設計及生產僅需數周,營造了較為安全的投資模式。買家可以在其銷售的當季購買,這樣買家就可以精確地判斷貨品的銷售走勢。此外,由于買家可以將采購周期拆分為一周一次,所以可以在投資和獲取收益間以更短的時間、更低的購買單位成本進行采購。
除了為買家提供便捷且集約化的交易平臺,Centergross也在醞釀著為中國買家提供線上服務。Lucia Gazzotti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道:"電子商務已經成為全球服裝市場上的主流銷售模式。目前,我們園區還沒有建立統一的電子商務平臺,但一切正在籌備中。不過,園區內大概有15家品牌擁有獨立的電商網站。
中國買家的思與憂
Centergross園區所呈現的優勢引起了中國買家的興趣,朱鳳梅很看好園區內品牌每周都能有新款并且隨時發貨的特點,她希望有機會能到現場去看看。
但目前,朱鳳梅的困惑在于,如果每周都會出新款,那將如何解決看樣的問題,畢竟,每周從國內往返意大利都需要相當大的時間成本和財力投入。"另一個問題是,園區內是否能夠提供語言翻譯的服務,幫助我們更有效地與品牌商交流。對于我們這種批發商來說,要短時間內在上百家企業中尋找到自己的合作伙伴,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朱鳳梅說。
對于意大利制造的品質,朱鳳梅贊譽有加,不過,她還有著更為具體化的需求,"我想知道這些意大利的品牌能否提供專為中國消費者設計的服裝。因為中國的消費者和意大利的消費者在身材和喜好上都有差異,雖然輕奢風格的歐洲品牌越來越受到中國消費者的歡迎,但是也需要適銷對路才行。"據朱鳳梅介紹,近年來,韓國服裝品牌在中國很受歡迎,主要原因就是韓國的服裝色彩比較鮮艷。而意大利的服裝顏色相對深沉一些,版型也可能只適合北方的女性,要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還需要做出更本土化的設計。
北京華宇新航勞務派遣有限公司董事長賀洪寧剛剛從歐洲歸來,她也對探訪該園區表示出了極大的興趣。"意大利的設計在全球都是很被認可的,而且這個園區是意大利最大的時尚中心,相信如果去到當地應該會有所收獲。"
賀洪寧表示,是否會代理品牌還需視情況而定,其原因主要是國人對這些品牌不了解,雖然對服裝款式、版型、做工都還認可,但價格相對較高。業內人士指出,一般來講,意大利本土生產的服裝進入中國市場,價格必須翻5~6倍才有可能贏利,這是由于中國進口關稅、增值稅以及營業稅較高,加上國內市場不規范、費用高等因素推高進口商品的賣價。而同一批服裝在意大利市場當地的售價只是批發價的2~3倍。所以對于像賀洪寧這樣有著代理意愿的中國商人來說,還需要與意大利的服裝企業進行深入溝通與磨合后才會有所動作。(記者 趙穎)
[編輯:姝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