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數據統計,今年7月7日以來儲備棉輪出銷售日均成交量回升至2萬噸以上(日成交率維持在70%左右);且儲備新疆棉的平均成交價突破15000元/噸,平均加價幅度從6月下旬的800-900元/噸提高到1100-1300元/噸(7月12日新疆棉最高加價2860元/噸),儲備棉成交量、成交價“雙回暖”的跡象明顯,紡織企業、貿易商參與競拍、加價的積極性不斷回升,市場升溫情緒蔓延。
考慮到距儲備棉輪出結束仍有一個半月左右時間,及時按目前每天2萬噸的成交量推算,本年度累計棉花輪出量將達到39*2+178=256萬噸,與年度初期的預測基本一致。筆者判斷進入7月下旬以后儲備棉輪出將越來越“搶鏡”,日成交率有望上升至80%甚至90%,地產棉競拍也迎來春天,原因如下:
一、棉紡織企業產銷“淡季不淡”,應對9-10月份供給“青黃不接”期的原料儲備將提前。從調查來看,雖然從理論上和下游外貿公司、服裝企業反饋,訂單有所下滑,市場消費能力減弱,但從大中型紗廠、織造企業的內銷接單來看,調整幅度低于預期,產銷基本正常,因此考慮到2016/17年度儲備棉輪出截止日期為8月底,且儲備棉輪出日均價、新疆棉均價僅14500-14600元/噸、14900-15000元/噸對用棉企業的吸引力突出,因此儲備棉、鄭棉和撮合倉單將是紡企補庫的重中之重;
二、進口棉對大部分中小紡織企業、貿易商而言只是“望梅止渴”。雖然從表面上來看,近日ICE主力合約圍繞66-69美分/磅上下盤整,C/ASM11/8、SM15/32澳棉、SM15/32烏棉1%關稅下的人民幣價格僅14150元/噸、14600元/噸、14400元/噸(凈重結算),但由于1%關稅內棉花進口配額的轉讓、尋租價格已漲至2600-2800元/噸,因此內外棉花的實際價差仍在1500元/噸以上,沒有配額的中小紡企目標和眼光只能放在國內市場,在鄭棉倉單普遍升水比較高的情況下,接拍儲備棉或是唯一可行的途徑;
三、7-9月份高品質棉花供給越來越吃緊。據一些機構和用棉企業估算,截至6月底我國商業周轉庫存的數量已低于80萬噸,除少數貿易商手中存有“雙28/雙29/雙30”等棉花外,高可紡性的新疆棉已寥寥無幾;為了維持生產不排除用棉企業補充儲備地產棉、2016/17年度地產棉暫渡難關;
四、新疆紡織企業或加大對儲備棉的競拍力度,成為后一個半月成交量的“黑馬”。從調查來看,目前疆內42家棉花監管庫剩余庫存以大馬值、低斷裂比強度、長度低于27.5mm的皮棉為主,可紡性較差,疆內部分紡中高支紗的企業雖多次看貨、詢價仍未達成合同,因此在疆內新棉已無力供給,2016/17年度新疆棉同儲備新疆棉的價差達到1000元/噸以上的情況下,疆內紡企為了滿足生產很可能大力競拍儲備棉。
[編輯:于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