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關于加快培育共享制造新模式新業態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工信部產業〔2019〕226號)(下稱《指導意見》)。現就《指導意見》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問:《指導意見》出臺的背景和意義是什么?
答:共享經濟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興經濟形態,正在全球范圍內快速發展。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共享經濟發展,明確提出要在共享經濟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共享制造即共享經濟在生產制造領域的應用創新,是圍繞生產制造各環節,運用共享理念將分散、閑置生產資源集聚起來,彈性匹配、動態共享給需求方的新模式新業態。當前我國在機械加工、電子制造、紡織服裝、科研儀器、工業設計、檢驗檢測、物流倉儲等領域涌現出一批典型共享制造平臺,形成了產能對接、協同生產、共享工廠等多種新模式新業態,顯示出很大的發展活力和潛力。但共享制造總體仍處于起步階段,面臨共享意愿不足、發展生態不完善、數字化基礎較薄弱等問題,需進一步加強政策引導,優化發展環境。
發展共享制造,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生產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閑置產能,擴大有效供給;有利于提高產業組織柔性和靈活性,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促進產品制造向服務延伸,提升產業鏈水平,加快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有利于降低中小企業生產與交易成本,促進中小企業專業化、標準化和品質化發展,提升企業競爭力,對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為做好《指導意見》編制工作,工業和信息化部多次組織召開專家和企業座談會,實地走訪、系統調研多家相關企業,廣泛征集各方意見,厘清產業實際發展需求,明確重點任務。《指導意見》出臺后,將為各地推進共享制造發展提供指導。
問:《指導意見》的總體思路和基本原則是怎樣的?
答:《指導意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進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積極培育發展共享制造平臺,深化創新應用,推進制造、創新、服務等資源共享,加強示范引領和政策支持,完善共享制造發展環境,發展共享制造新模式新業態,充分激發創新活力、挖掘發展潛力、釋放轉型動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指導意見》提出了四條基本原則:一是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政府積極營造良好環境,支持鼓勵共享制造創新發展。二是創新驅動、示范引領。通過模式創新、技術創新、服務創新和管理創新,加快培育共享制造新業態,組織實施共享制造示范活動。三是平臺牽引、集群帶動。充分發揮共享制造平臺的牽引作用,創新資源配置方式,依托產業集群的空間集聚優勢和產業生態優勢,加快共享制造落地和規模化發展。四是因業施策、分類實施。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施策,分階段、分步驟推動共享制造在各區域、各行業、各環節的深化應用。
問:《指導意見》提出了哪些發展方向?
答:《指導意見》按照產業價值鏈三大主要環節,結合共享制造現實發展需求,以制造能力共享為重點,以創新能力、服務能力共享為支撐,提出了三大發展方向。一是制造能力共享。主要包括生產設備、專用工具、生產線等制造資源的共享。二是創新能力共享。主要包括產品設計與開發能力等智力資源共享,以及科研儀器設備與實驗能力共享等。三是服務能力共享。主要圍繞物流倉儲、產品檢測、設備維護、驗貨驗廠、供應鏈管理、數據存儲與分析等企業普遍存在的共性服務需求的共享。
問:《指導意見》提出的主要目標是什么?
答:《指導意見》提出了兩個階段發展目標。到2022年,形成20家創新能力強、行業影響大的共享制造示范平臺;推動支持50項發展前景好、帶動作用強的共享制造示范項目;逐步健全信用、標準等配套體系,支持共性技術研發,不斷夯實數字化發展基礎,初步形成共享制造協同發展生態。到2025年,共享制造發展邁上新臺階,示范引領作用全面顯現,共享制造模式廣泛應用,生態體系趨于完善,資源數字化水平顯著提升,成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
問:《指導意見》提出了哪些重點任務?
答:《指導意見》針對我國共享制造現階段的發展特點和主要問題,從平臺、集群、生態和基礎4個方面,提出了12項重點任務。一是培育共享制造平臺,積極推進平臺建設、鼓勵平臺創新應用、推動平臺演進升級。二是依托產業集群發展共享制造,探索建設共享工廠、支持發展公共技術中心、積極推動服務能力共享。三是完善共享制造發展生態,創新資源共享機制、推動信用體系建設、優化完善標準體系。四是夯實共享制造發展的數字化基礎,提升企業數字化水平、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網絡安全保障。
問:《指導意見》實施的保障措施是什么?
答:為推動《指導意見》有效實施,促進共享制造新模式新業態發展,重點提出了四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組織推進,聚集各方力量,通過多種方式,助力共享制造創新發展。二是推動示范引領,在服務型制造示范活動中,遴選一批共享制造示范平臺和項目,加強典型經驗交流和推廣。三是強化政策支持,積極利用現有資金渠道,支持共性技術研究與開發,引導和推動金融機構為共享制造提供金融服務等。四是加強人才培養,開展共享制造領域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加強互聯網領域與制造業領域的復合型人才隊伍培養等。
[編輯: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