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紡織之光·愛益行”攜手“宜家·愛與希望”走進中國紡織技術教育的發祥地、近代民族棉紡織工業的基地之一江蘇南通,為南通西藏民族中學師生捐贈了總計60余噸的窗簾、書柜、衣柜等近千件宜家產品。

4月29日下午1點,“紡織之光·愛益行”、“宜家·愛與希望”愛心捐贈儀式在南通西藏民族中學體育館內隆重舉行。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葉志民、宜家貿易(中國)有限公司產品定價與控制經理吳智謙、南通市慈善總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勇、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長葛蘇強、南通西藏民族中學校長兼黨委書記楊小凡、南通西藏民族中學師生、藏族學生“南通爸媽”以及志愿者代表共400余人出席了本次活動。捐贈儀式由南通市慈善總會副秘書長錢芳主持。

捐贈儀式伊始,學生們為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代表、宜家代表、慈善總會和教育局來賓獻上了藏族同胞意寓歡迎和敬意的哈達。

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葉志民在儀式上致辭并介紹了基金會的基本情況。他表示,很榮幸能夠來到人文薈萃的“教育之鄉”、近代紡織工業的發祥地南通,在南通慈善總會和南通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共同舉辦南通西藏民族中學“紡織之光·愛益行” 、“宜家·愛與希望”愛心物資捐贈活動。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的前身,是為了紀念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紡織工業部部長錢之光,按照錢部長遺愿于1996年設立的“錢之光科技教育基金”,2008年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做為發起單位,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為業務主管單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正式登記注冊,并正式更名為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經歷了23年的發展和成長,在紡織服裝行業的持續捐贈下,目前基金會的凈資產已近1.3億元,累計用于公益支出近9000萬元。基金主要用于資助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科技進步和科技推廣工作,以及獎勵優秀紡織服裝專業學生、一線優秀工人等。

作為紡織行業的慈善組織,基金會除了20余年來持續支持紡織行業科技教育公益事業,近兩年來在公益慈善領域內也組織開展了多項精準扶貧、助學慈善捐贈活動。葉志民在發言中強調:“紡織之光與宜家在‘為大眾創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這一理念上有著相同的使命感和認同感。在南通市慈善總會的大力推薦下和基金會認真反復的考察下,由基金會與宜家共同協作,本次活動采用了物資捐贈的創新模式,最終成功落地南通。”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葉志民倡議大家攜起手來,用雙手將宜家捐贈的物資配件共同組裝成美觀實用的成品,讓美麗的校園,更加整潔、健康、環保,共同創造幸福的校園生活。希望在場同學們擺脫平日拘謹,在互相協作組裝的過程中增進了解、互相認知、成為“Yi”家人。

南通市慈善總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勇表示,自2016年《慈善法》頒布以來,社會上出現了更多的愛心人士、愿意關心、支持和參與慈善。《慈善法》的頒布使依法行善、精準扶貧、倡導、培育廣大公民的慈愛之心、全社會共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同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成為可能。
王勇倡導同學們在未來繼續參與慈善活動:“同學們將來也要更多地參與到慈善活動中來,關心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慈善不分疆域、不分先后、不分形式、不分大小,宜家作為一家知名外企,一直以來積極參與中國的慈善事業,做出了表率。同學們未來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關心和支持慈善事業,為國家的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接著,南通西藏民族中學校長楊小凡發表講話:“中華民族是一個與人為善的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從善如流、樂善好施’的文化根基。南通西藏民族學校秉承傳統,將中華善文化在江海大地不斷發揚。2001年至今,學校曾持續組織了兩千多人次開展了‘我在南通有一個家’等公益活動,并與南通江海志愿者互助站的公益組織密切聯系,受到了南通團市委的表彰。本次共接受捐贈193套窗簾,672張書柜和衣柜等物資,并向結對幫扶的南通市沿河橋小學,顧橋鎮特困家庭,以及留守兒童樂園也捐贈了一批書柜和衣柜。這些善行義舉,為我校全體師生再次詮釋了和傳遞了中華民族文化中善的力量,影響深遠。進一步推動我校向善、好善、為善的校園風氣,使之成為全校師生伴隨終生的寶貴財富。”

接著,宜家代表吳智謙對企業的歷史、現狀以及在我國公益慈善領域做出的努力進行了介紹:“宜家于1943年創建于瑞典,目前已發展為全球領先的家具家居用品企業。截止到2018年財年,宜家在全球30多個國家或地區,擁有367家門店,年銷售額約為348億歐元,年門店訪客人數將近10億。作為一個將可持續發展寫入企業價值觀的品牌,我們深感自身有責任和義務在我們所觸及到的地方產生積極的社會影響,為大眾創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對于宜家來說,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方,而孩子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是每個家庭的希望。今天,我們非常高興與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合作,在這里發起社會公益項目--宜家 · 愛與希望 (I HOPE),用安全,環保,美觀的宜家家具,為遠離故鄉、在南通學習的西藏同學們提供更加良好的讀書和居住環境。”

捐贈儀式最后,民族中學學生代表初一(2)班學生丹曾德慶向捐贈方表示衷心感謝:“捐資助學是實實在在的善舉。叔叔阿姨捐贈的衣柜與書架我們一定會好好愛護。大家終于可以不用每天花很多的時間整理沒處放的衣物和書本了,我們把時間節省下來多讀一本書,多做幾道題,厚重的衣服也終于不用塞在狹小的櫥柜中了。我衷心希望受資助的同學們可以珍惜現在的學習機會,把對國家、社會的感激之情轉化成學習的動力,刻苦學習、奮發圖強、學好本領,長大了為祖國的建設出力、為社會的發展盡責、為家鄉爭光。讓民族團結之花璀璨盛開。”
捐贈儀式結束后,“紡織之光”志愿者、宜家志愿者、西藏學生父母、“南通父母”、慈善總會領導、學校教職工和學生們隨機組成了11個臨時“Yi家”,通過計時賽的方式,一起對“幸福書柜”進行了組裝。


在“紡織之光”志愿者對安裝規則和安全事項進行講解后,“Yi家”組裝競賽活動輕松有序的開始。小組成員在完成了自我介紹和破冰后,在組內進行了簡單的分工。大家相互協作配合,在不到兩個小時時間里共組裝出了二十余套衣柜和書柜。

活動過程中,同學們將課堂上的理論學習付諸實踐,通過觀摩學習、研讀安裝說明書、交流談論和親自動手組裝產品,自己將一片片木板和小零件組裝成了放在同學們宿舍教室里的書柜、衣柜。通過自己的參與,用一種不一樣的方式,親身體驗了大人們常說的“慈善公益”,還與“大朋友”和新伙伴們建立了友誼,成為了“Yi家人”。

活動結束后,宜家代表團和紡織之光基金會工作人員、志愿者相繼參觀了學校教室、圖書館和宿舍,并聽取了副校長對西藏內地生學習和生活情況的簡要匯報。
4月30日, “紡織之光”志愿者和宜家代表團響應習近平總書記“五四運動”100周年的講話,并在南通西藏民族中學的提議下,一同來到該校對口支援扶貧的如皋市顧橋鎮探望當地貧困戶,與當地志愿者一起,為貧困戶組裝了五套嶄新衣柜,受到了當地村民的歡迎和感謝,親身踐行了國家精準扶貧政策。



本次參與捐贈的宜家作為一家全球可持續供應鏈先鋒企業,長期以來引領著全球供應鏈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實踐的發展,并將“可持續的居家生活”列為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在全球開創全新的業務模式,同時造福人與環境。宜家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曾說過:“為大多數人創造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包含著打破地位和傳統的局限而成為更自由的人。要做到這一點,我們不得不與眾不同。”在為全人類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景上,宜家始終努力且負責任的在努力。
青山有了綠水的相伴才顯得更加空靈,天空有了白云的映襯才顯得更加蔚藍。本次“紡織之光·愛益行”讓同學們獲得了繼續拼搏的船槳,遙遠的夢想將不斷被心間流淌的清泉涓涓孕育與滋養。南通西藏民族中學的明天因為有了紡織之光、宜家·愛與希望和志愿者們的支持會更加輝煌、燦爛。
據悉,依托全國紡織工業的慈善組織紡織之光基金會將在未來與宜家繼續合作,舉辦更多的同類活動,通過強強聯合、良性互動,共同提高雙方的品牌價值。(葉楠)
[編輯: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