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棉紡設備技術升級研討會6月7日在山東泰安舉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會長王樹田、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副會長葉戩春、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副會長顧平等出席了會議。此次研討會以“智能創新、高質提效”為主題,由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與中國紡織機械協會聯合主辦,吸引了近300位棉紡織企業、紡機企業的代表參加。
技術升級步伐加快帶動高質量發展
進口棉配額增加利于原料價格穩定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秘書長高勇對當前我國紡織行業運行情況進行了簡要分析。今年1~4月紡織行業延續了2017年以來平穩并略有增長的發展態勢。從纖維加工量來看,2017年,纖維總加工量為5430萬噸,是近年來增長最少的一年,盡管棉花使用量增加,達到755萬噸,但化纖使用量增長較少。高勇表示,去年下半年以來,行業利潤保持增長,直到現在仍在繼續,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原料價格穩定。就棉紡行業而言,總體發展平穩略有提高,這樣的表現是穩定的國內外棉價差帶來的,讓行業在勞動力成本提升的背景下仍舊維持了當前的競爭力。但隨著原油漲價,國際貿易形勢復雜對出口產生影響,高勇預計,今年二、三季度,行業效益可能出現下滑。對企業廣泛關注的“一帶一路”和新疆地區政策調整話題,高勇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隨著出口訂單轉移,紡織行業最需要走出去的是針織服裝等終端產品。對全球市場形勢變化,企業應調整布局。
高勇指出,棉紡織行業在持續進行結構調整,一個重要表現是技術裝備升級步伐加快。在“十三五”期間著重推廣的6條智能示范生產線中,紡紗智能生產線發展速度最快,目前已經進入批量推廣階段,也標志著紡紗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但與此同時,棉紡行業還要大量存量傳統設備需要提升改造,細紗短車集落改造,自動落紗小車等都快速發展。目前我國在紡紗技術上已走在世界前列,還需要就傳統設備如何適應新型紡紗技術進行探討。他希望2018棉紡設備技術升級研討會能就相關問題進行研討,推動棉紡織行業的改造升級。
王樹田代表主辦方致辭時表示,技術升級是永久的話題,由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與中國紡織機械協會聯合主辦的棉紡設備技術升級研討會兩年來在推動行業技術升級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希望這次的會議也能讓大家有所收獲。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副會長葉戩春對當前我國棉紡織市場運行形勢進行了分析??傮w來看,2017年及今年一季度,棉紡織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穩定增長,產品產量穩定提升,行業景氣指數穩中有升。在分析棉紡原料情況時,葉戩春透露,近期發改委將增發100萬噸進口棉滑準稅配額,同時明年進口棉配額也會增加。
智能化是紡紗工程發展必然方向
各環節技術突破帶動全方位提升
東華大學教授程隆棣分析了智能紡紗技術地位及其關鍵技術。他首先對紡紗智能化的流程進行了詳細介紹,并就紡紗智能化目前的主要技術瓶頸進行了剖析。第一,紡紗過程需要進一步連續化,目前在智能化上包、梳并聯、精粗聯、連續化在線紗線定形方面還要突破。第二,紡紗質量監控要智能化,包括在線檢測、分類,在線檢測修正,管紗在線檢測分類,筒紗在線按質歸類。第三,紡紗管理智能化。包括工藝管理智能化,根據終端產品需求實現全流程工藝最優化智能設計;原料上包管理智能化,降低混棉裝備的混合壓力,實現抓包均混;細紗在線人工干預管理智能化,智能調用人工干預;環境工藝智能化,按品種智能化最優自調系統。他提出要建立紡紗工藝自動尋優系統,包括建立工藝數據庫系統、工藝自學習系統和網絡學習系統。他還就智能化紡紗的短流程技術進行了探討,如在不降低產量的前提下,降低梳理、精梳設備車速,細紗超大牽伸。
賽特環球公司銷售總經理郭加陽就筒紗智能包裝物流系統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探討。人工包裝運輸或機器代替部分工序包裝運輸、效率較低、產品質量受工人素質影響較大,筒紗包裝工作環境惡劣,工人勞動強度大,機器換人已是大勢所趨。國外筒紗智能包裝物流系統對紡紗廠的個性化需求研究不足,難以全面鋪開,而國內筒紗包裝設備一些關鍵工序還需要人工輔助。
賽特環球公司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家各種包裝模式都能生產的廠家,目前已經為華茂、百隆、華興、魏橋、三和、天虹、如意等公司成功裝備了筒紗包裝物流系統。筒紗包裝也可根據客戶需求提供多種包裝模式,像魏橋的紙箱包裝模式、華興的環錠紡編織袋包裝模式、寧夏如意氣流紡編織袋包裝模式、新疆天虹的熱縮膜包裝模式、越南百隆的纏繞膜包裝模式等。
筒紗智能包裝物流系統提高了包裝工序生產效率,降低用工成本、用料成本,提升生產管理水平,減少人工接觸對筒紗的損傷問題,采用模塊化、標準化設計理念,提高了倉庫管理水平。通過分析筒紗智能包裝物流系統成功應用案例,2~3年內即可回收投資成本。
郭加陽還就筒紗智能包裝系統推廣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進行了探討。他認為,筒紗包裝智能化目前還處于自動化加信息化階段,可以說是智能化2.0階段。包裝智能化實際上是對包裝流程的創新和變革,如果完全按照原來以人為主導的流程模式實現自動化可能得不償失。筒紗包裝設備自動化智能化和包裝習慣與流程的優化結合在一起,是眾多優秀企業的選擇。
浙江浩銘機械科技公司紡織數據平臺總監庹宏微介紹了浩銘紡織數據云平臺。浩銘紡織數據云平臺將每一紗錠每一刻的速度、運行狀態、健康狀況都記錄在系統中,具有斷頭檢測靈敏;每個機臺聯網云端分析系統,定時上報數據,海量單錠信息為大數據分析提供基礎;可對接粗紗喂停系統、薪酬考勤系統、人事管理系統、ERP系統等特點。
匯川技術智能紡織事業部研發總監殷杰介紹了匯川智能紡織解決方案并重點介紹了模塊化全電細紗機多傳控制系統。目前對細紗機的要求主要是高效率、高品質、節能、可靠。匯川模塊化全電細紗機多傳控制系統包括主軸變頻、電子升降、集落理管、電子牽伸等模塊,可使噸紗耗電大幅降低,提高紗線質量,節省用工。
創新設備提高經濟效益
技術優化實現品質提升
卓郎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清花設計師主任嚴旭新介紹了卓郎清梳聯設備在高質提效方面的創新。據介紹,目前卓郎清梳聯的發展趨勢是高產、高質、高適應性和智能化、網絡化。卓郎清梳聯設備采用了流體分析、無動力凝棉、高效除雜、高質梳理、信息網絡化等新技術,在山東岱銀、福建隆源、浙江蒼南益豐等企業應用,取得了明顯效果,寬幅清梳聯流程相比常規流程具有明顯效益優勢。
卓郎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經理朱應平詳細介紹了青澤(Zinser)環錠細紗機的特點和優勢。青澤(Zinser)環錠細紗機具有調整方便,成紗質量穩定,可連續穩定高速運轉等優勢,同時品種適應性強,節能,人性化。他就錠子驅動系統、牽伸系統、自動落紗系統、OptiStep優化紡紗系統、EasySpin用戶操作界面等方面的創新點進行了詳細介紹。
立達(中國)紡織儀器有限公司能提供四種紡紗流程全套設備,公司轉杯紡產品經理楊玉廣以視頻演示的形式著重介紹了公司R36半自動轉杯紡紗機和R66全自動轉杯紡紗機。R36半自動轉杯紡紗機長達600頭,更高產,紡紗箱優化設計使成紗質量更好,優化的AMLspin和AMLspin-pro接頭實現更準確的操作,接頭成功率提高。立達R66采用最新的紡紗箱技術實現自動對中,確保紗線質量更均勻一致,根據品種需要可以調節排雜,更有效的紡杯清潔方式保證質量恒定。
鄭州宏大新型紡機有限責任公司開發部室主任董志強介紹了數字化清梳聯最新技術發展與應用。針對新疆棉疵點雜質多、小、細、碎,不易去除的特點,鄭州宏大設計研發了一系列新產品,并以此組成了工藝流程短、除雜效率高,棉結、短絨增長少的新型高效清梳聯生產線。
在混紡紗線生產中,一般采用人工混合、棉包混合、條子混合三種原料混合方法,但都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針對此,鄭州宏大還研發了高精度自動稱量控制技術,對各纖維組分進行精確稱量,按照比例直接進入清梳聯混清機組,從而實現連續生產,生產效率較傳統人工稱重提升50%以上。該混合機組根據生產要求可實現2~6種不同纖維的精確混合,稱量誤差≤1‰,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山東天虹紡織有限公司技術副總監魏玉強介紹了公司自動稱量精準混棉系統生產實踐。據介紹,公司購置了多套自動稱量混棉裝置,解決了人工混料生產效率低、用工多的問題,同時在混紡比穩定性及混棉均勻度等方面得到大幅度提升。
河南昊昌精梳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馳就化纖精梳機的研發進行了探討。為了實現低檔原料高檔化,投入產出倍增化,昊昌經過不斷研發試驗,攻克了化纖精梳紡紗難關?;w精梳紗原料疵點去除率達到50%以上,纖維伸直度、平行度提升明顯,成紗強力提高5%以上,各類粗節、棉結疵點降低30%以上。
專件器材順應用戶發展要求
全面協同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紡紗企業的轉型升級,對各類紡紗器材專件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來,各種差異化紗線表現突出,其生產中對膠輥、膠圈的性能要求更高。
無錫市蘭翔膠業有限公司研發部長李少周介紹了差別化紡紗膠輥的開發及應用。差別化紡紗對膠輥的質量訴求集中在耐油、抗污、抗拉傷、適紡性能好、彈性優良等方面。據此,無錫市蘭翔膠業有限公司研發了866MD膠輥,其表面摩擦系數低、表面張力能低,在抗纏繞性和耐磨性能上要優于同硬度產品,解決了差別化紡紗膠輥損傷問題。
河南二紡機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曹秀成就棉紡細紗錠子發展趨勢進行了探討。他提出,主機、專件器材、紡紗工藝之間應相互配合,共同滿足紡紗需求變化。棉紡錠子是棉紡細紗機上卷捻部分的重要專件,與其它紡專器材配合,同時完成對紗線的加捻和卷繞。棉紡錠子配合主機,實現主機的功能、性能,滿足紡紗工藝需求,實現優質高產低消耗。
為了滿足主機自動化要求,出現適應集體落紗細紗機的配用鋁套管錠子;為保證留尾紗可靠,帶有新型夾紗器的錠子正在大量使用,開車斷頭率低;單馬達錠子(電錠)的技術突破,實現單錠監測,斷頭自停。鋁套管錠子適用于集體落紗,滿足自動化插拔紗管要求,紗管配合結構改變,高速紡紗不變形、不跳管,尾紗留頭、斷紗效果好,滿足自動絡筒工序要求;配用合適卷裝,適應高速化紡紗,國際上最高達到22000~23000 r.p.m工藝速度,紡紗運轉穩定性好。具有特殊留尾紗功能的錠子,在鋁套管上加裝不同結構的夾紗裝置,使集體落紗細紗機 留尾紗可靠,減少人工清理。配合粗細聯、細絡聯發展,鋁套管錠子配有割紗盤,保證斷紗位置一致,便于自絡找頭。
為了滿足主機高速化的要求,錠子的紡紗速度在不斷提升。自上世紀80年代起,每10年提升平均2000r.p.m 左右。如今以紡純棉40支為例,大多紡織企業紡紗速度在16500r.p.m左右,有10%~15%的紗錠,紡紗速度在18000r.p.m左右。國產錠子在產品結構技術、材料材質、制造技術與檢測、高速化條件下的應用研究,還有一段高峰需要攀登,尤其錠速在20000r.p.m以上的使用條件。
為了滿足主機提升能源效率的要求,錠子與細紗機的龍筋孔實現精密定位配合(即由活錠子改為死錠子),防止細紗錠 子走動。為了降低能耗,錠子結構技術也進行了創新:改變錠膽的摩擦和潤滑狀態,新型錠子錠膽采用流體動壓潤滑,軸承規格、錠盤規格小型化,降低細紗機傳動系統能耗。
曹秀成認為,主機企業、錠子企業與用戶企業的協同發展是未來發展的大格局:細紗機生產企業與專件企業通過技術協同和營銷、服務協同,緊密結合,共同提升設備性能和功能。在技術協同上,主機企業應依據產品定位,滿足紡紗工藝需求及設備效能發揮,優化專件器材配置;專件器材企業圍繞主機企業和用戶紡紗工藝要求,配合主機企業完成交鑰匙工程,即配合主機企業向用戶提供解決方案。在營銷、服務上,主機與專件企業應協同服務,如錠子的安裝、潤滑、維護、保養,與主機同步進行,并及時溝通市場變化和用戶使用要求。
差異化個性化滿足下游需求
提質增效加速企業創新發展
隨著國內制造業大趨勢的變化,紡紗行業的變革也在潛移默化中進行,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努力豐富自己的產品線,新產品研發、生產、推廣成為多數企業的重點工作。與此同時用工短缺成為常態,企業如何在這種狀況下提升產品質量、豐富產品種類成為行業必須解決的問題。
山東岱銀紡織集團在差異化、個性化、功能化紗線開發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實現了訂單式生產經營。山東岱銀紡織集團副總經理李偉介紹了公司差異化產品柔性化制造生產線設計思路。公司3萬錠差異化產品柔性化制造生產線,突出個性化定制特點,實現各種纖維的混紡,在設備配置上滿足多組分、差異化、小批量訂單快速翻改品種,靈活調整工藝的需要,有利于各種原料的靈活搭配。智能化操作控制系統可以通過控制面板一鍵調整,減少用工減小勞動強度。生產線采用了短車細絡聯,李偉分析認為相比長車細絡聯,短車細絡聯一次性投入高,但考慮長期生產需要,其經濟效益會逐漸顯現。
浙江同輝針織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工程師印平分析了針織產品的開發思路和對紡紗企業的要求。目前針織產品的開發主要圍繞提高紗線的個別品質指標,利用不同纖維的功能特性互補,利用兩種原料收縮率和染色性能不同做差異化產品,利用反向思維,借力纖維,切入下游,仿提花織造等方面做文章。在對紗線的要求上,要求性能兼顧,合理配比,保持一致性。印平表示,在針織紗線使用中還存在著標識不對應、規格成分不統一,原料重量不足等問題,需要紡紗企業引起重視。
南通雙弘紡織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差別化高檔混紡紗線,連續40年保持盈利。南通雙弘公司研究院副院長樂榮慶以企業自身的實踐,介紹了如何實施提質增效戰略,加速企業創新發展。雙弘公司應用新材料,開發新產品,開發出石墨烯聚酰胺系列紗線、儀綸纖維系列紗線、循環再生纖維紗線、環保粘膠纖維紗線等眾多新品;應用新方法,開發新亮點,采用精梳技術,開發出化纖精梳系列紗線;應用新技術,挖出新效益,對普通細紗斷頭吸棉風機、細紗長車斷頭吸棉風機進行節電改造,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冬灌夏用技術項目節水節電;應用新設備,大力提效率,通過技術改造,加速了效率提升。
浙江春江輕紡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陳乃英介紹了紗線產品開發新思路和關鍵要素。他認為,產品創新重點在兩頭:前端原料和終端服裝等產品的創新。紗線產品的開發,立足點應建立在最終產品上,因此成功的開發要與終端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在紗線產品開發過程中的關鍵要素包括:領導的重視,人才的培養和經驗的積累,營銷能力和新品的推廣,成本和治理的控制,設備的配套和技術改造,信息化在新品開發中的應用,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在紡織企業的應用。(王繼征)
[編輯: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