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不平凡的2017年,這“十三五”開局的重要一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克難的重要一年,在黨的十九大精神引領之下,全行業不遺余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與創新發展。作為三大終端產業之一,家紡行業取得顯著成績。這一年,家紡行業整體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投資者對行業的信心進一步增強;科技助力行業快速發展,為行業指明了未來……
2018年是十九大召開之后的第一年,要實現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目標,這一年的發展當然令人期待,而家紡行業能否實現更好發展,同樣值得期待。
2017年有哪些發展亮點值得銘記?
2018年有哪些關鍵詞值得關注?
站在終點與起點
我們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文章將從轉型升級尋良機、科技助力產業發展、邁向“大家居”、探索渠道創新、發力設計資源整合、開啟質量新時代、2018擴大家紡業的“朋友圈”七個方面來展現家紡行業的新作為、新發展,本系列將分為上中下三部分呈現給大家。
開啟質量新時代
2017年,是家紡行業開啟質量新時代的重要一年。質量是行業、企業的重要命門,只有嚴把質量關,行業才能實現穩健、長期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標志家紡質量新時代的“2017中國家紡行業質量大會暨中家紡團體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會”上發布的中國家紡行業質量標準發展報告,從戰略思想、工作理念、品牌建設、標準工作、供應鏈管理、人才培養等6個方面提出了家紡行業質量提升的措施建議,全面推動了行業的標準化建設。
隨后召開的“全國家用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線帶分標委年會暨標準審稿會”對送審的《縫紉線》《熱轉印機織絲帶》《絲帶花飾》等七項行業標準進行了審定;“全國家用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毛巾分技術委員會年會暨換屆會議”進行了行業標準《數碼印花毛巾》中期討論以及毛巾標準“十三五”體系方案的討論。行業標準的推出對于“質量”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2017年,行業多措并舉打造質量標桿,牢固樹立全行業和企業質量管理意識,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全力推動著家紡行業的發展邁向質量時代。
2018擴大家紡業的“朋友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這一重大論斷,清晰地指出了黨和國家事業所處的時代坐標。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新時代紡織工業的主要任務,作為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主要消費品,紡織服裝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放眼家紡行業,在發展中確實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然而,換個角度來看,這些“不平衡”“不充分”,其實也正是家紡行業在新時期發展的巨大機會與潛力所在,是行業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方向和下一步工作的著力點,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成績屬于過去,挑戰來自未來。楊兆華表示,2018年,中國家紡行業要推動跨界融合、科技創新,運用互聯網思維、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打通全產業鏈,加快形成大家紡發展格局;中國家紡行業要積極運用共建共享創新平臺,深化協同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助力“紡織強國”,有效解決供需矛盾,繼續夯實紡織消費品工業發展根基,扎實推進“中國制造2025”在家紡行業的順利實施,借力“一帶一路”加速擴大家紡業在全球的“朋友圈”。
同時,對于“科技、時尚、綠色”這一新定位、新標簽,每個業內人士都有責任用言行去推廣,用實踐去印證,讓社會真正認知與接受。(李亞靜)(本系列完)
[編輯: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