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推進的減稅路徑是以改革推動結構性減稅。一方面,降低小微企業、科研企業稅收負擔;另一方面,以營改增為例,其減稅效應是通過抵扣范圍擴大和稅制轉換實現的,而且是系統性、整體性的改革,其效果既有眼前也有長遠,既有減稅也有機制體制變化。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日前發布的營改增第三方評估報告顯示,營改增統一了貨物和服務稅制,體現稅收公平與效率原則,優化公平競爭的稅收環境;促進了企業經營活力的增強,提振經濟;同時促進了企業轉變經營模式,規范和提高管理水平。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出整體部署,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也將為明年經濟政策指明方向。專家預計,下一步我國減稅降費改革力度不會減,還將繼續支持實體經濟降成本,完善營商環境。而在減稅之外的配套改革則更加值得期待。
專家指出,減稅的目的不是為了減,不是為了短期目標,要通過改革來實現。減稅并不是稅制改革的最終目的,也不是減稅的規模越大越好,在減稅的同時,應進行相應的稅制改革,以消除對經濟的無效甚至負面的刺激。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表示,屬于結構性改革的減稅政策具有長期影響,對于穩定企業行為有重要的邊際意義。要提高經濟效率,從宏觀看需要整個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從微觀考察,則需要微觀主體行為的長期化,有長期規劃和長遠打算。短期化投資行為往往轉化為投機,追求一夜暴富,顯然,這樣的企業行為難以提升經濟效率。有針對性地實行結構性減稅,是激勵微觀主體行為長期化的重要條件,是結構性改革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安谎远?,這類的減稅政策要通過稅制結構改革來實現,需要統籌設計實施?!?/div>
[編輯: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