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個月以來,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減稅方案全部獲得美國參眾兩院通過,雙方在稅改方案主體上已基本達成共識,這是自1981年美國前總統里根之后最大規模的一次減稅。
中國穩居美國紡織品服裝市場高比例份額。
圖為買家在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展覽會(紐約)上進行采購洽談。
根據最新通過的稅改法案,美國企業稅率將從35%下調為20%,個人所得稅也會有不同檔級的下調。而且,美國跨國企業海外利潤一旦匯回美國,將大幅調低其稅率。
名義上看,稅負的減少,意味著個人可支配收入增加和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下降,這無疑會釋放市場需求,同時增加企業利潤,促進企業再投資。
不過有專家認為,雖然稅率降低了,但它同時對稅基進行了相應調整,實際稅負等于稅率乘以稅基,因此只看名義稅率,不看稅基的變化,很難真正判斷稅負下降了多少。
綜上所述,中國紡織服裝出口企業到底會從美國減稅政策中受到哪些影響呢?
從供應鏈入手實現錯位競爭
從短期效益看,在美國企業所得稅調降后,對于已在美國設立子公司并有一定業務規模的我國紡企來說,將是利好。
有專家表示,雖然特朗普核心訴求在于美國的“再工業化”,但是從大格局上來說,美國紡織服裝業優勢仍在于創意研發和市場營銷,以及高端產品制造方面,劣勢是缺乏完整的產業供應鏈和勞動力成本優勢,在中低端產品加工方面仍依賴他國。美國搞制造業,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用橫向供應鏈采購與中國企業合作。
相對于美國本土企業來說,我國紡織服裝產業鏈健全,加工制造型企業有望切入美國“再工業化”進程,從錯位競爭中謀求商機。同時,也可以積極與美國高端制造企業合作并從中取經,幫助我國出口加工型企業實現轉型升級。
對個人所得稅調降后,美國紡織服裝市場活躍度將抬高,并進一步刺激中國紡織服裝產品出口規模放大,自然會間接提升我國紡織服裝出口企業訂單數量增長。
以1981年里根減稅政策為例,減稅優化了供給結構,帶來強勁的進口需求。比如,美國年均貿易逆差由卡特時期的250億美元急劇上升至里根時期的1000億美元;而作為美國主要的貿易伙伴國,日本的年均貿易順差則從20億美元大幅上升至440億美元。當前,中國作為美國最大的紡織品服裝進口國,像當年的日本一樣,將從中受益最大。
美國是個消費大國,而且是提前消費大國,在這個最大的消費型國家,消費者在消費支出方面毫不惜力,此次特朗普的稅改計劃會讓美國人把手里的錢更多地用于消費,尤其用于服裝服飾和家居等生活類產品的消費,進而拉動供應鏈上游的面輔料等環節擴大生產。
不過應該看到,一個經濟體的增長邏輯以及產業結構的影響因素紛繁復雜,資源稟賦、區位優勢、技術條件、人口結構等要素對產業經濟發展起到主要作用,而稅率調整只是影響因素之一。
由于中美兩國在資源稟賦、區位條件、技術水平和人口結構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單一的稅率調整政策在短期內到底能產生多大作用仍應客觀看待。
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數據顯示,近20年來,美國紡織服裝等行業的產出增長率均值為負。全球貿易一體化背景下,美國已定位為服務順差、商品逆差經濟體。從美國的貿易競爭優勢指數(TC指數)、研發投入方向以及各行業對經濟的貢獻率等3個指標來看,美國缺少的是勞動生產率的進一步提升。單純依靠稅改,從長期來看對產業經濟影響未必會顯著。
理性看待稅改長期仍須觀察
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10月,我國對美紡織品服裝出口繼續保持增長,增幅2.9%。其中紡織品和服裝分別增長9.2%和0.6%。前10個月對美累計出口378.9億美元,微增0.4%,其中針梭織服裝出口量增長2.5%。
從出口國別看,我國出口美國的紡織品服裝金額約占我國出口紡織品服裝總金額的16.6%。另據美國海關統計,前9個月,美國自全球進口紡織品服裝881.1億美元,其中中國占36.2%的市場份額。
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雖然東南亞等地區近年來紡織業出口增長迅速,但仍難以撼動我國紡織品服裝在美的主要市場地位。從近期增勢明顯的出口現象觀察,我對美紡織品服裝出口貿易前景可期。而且,美國減稅政策實行后,美國進口商的現金流將更充足,采購量必然相應增加,作為供應商的中國紡織服裝出口企業受惠良多。
美國目前是發達國家中少有的堅持征收全球稅的國家,此前美國跨國企業在海外的收入在繳納當地稅收后,依舊需要以35%的稅率繳納美國企業所得稅。企業海外利潤稅率大幅調低將大大吸引美國跨國企業將利潤匯回美國。與此同時,企業稅率降低推動企業成本下行,促使投資也相應回流。
由此有人預計,對于我國來說,將可能出現短期流動資金緊張,使外匯儲備減少,匯率下跌,人民幣貶值。有測算顯示,人民幣每貶值1%,紡織服裝業銷售利潤率就上升2%至6%。
雖然短期人民幣貶值將有利外貿出口,紡織服裝、玩具鞋帽等產品是受益者,但從長遠來看,仍要防控人民幣貶值帶來的其他風險。
例如紡織服裝制造業向東南亞轉移過程中,東南亞等出口國家貨幣,相對于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幅度會更大。這對我國與東南亞各國在對美出口方面的競爭壓力來說更大。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美國減稅后會有可能吸引更多國家前去投資,特別是美國跨國企業資金回流美國,造成我國資本外流增大。對此,有專家認為,要理性看待這個問題。
事實上,近年來中國在財稅政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資。
比如,今年8月我國發布的《關于促進外資增長若干措施的通知》中相關稅收政策就極其具有精準性、針對性。按照《通知》規定,如果分配利潤留在中國境內繼續投資,符合一定條件,可暫不征收預提所得稅,意味著10%的預提所得稅現在可以暫不用交了。
這位專家補充說,再看美國企業所得稅,名義上稅率下降了15%,但根據美國預算辦公室的預測分析,實際的稅負可能也就降低了兩個點,跟表面上看到的大幅度降稅,所理解的是不一樣的。美國的稅改有美國的實際情況,它會從它的名義稅率的降低、稅基的整合以及優惠政策的取消,做有增有減這么一個減稅的技巧來推進它的稅改。
另外,近期特朗普政府拒絕承認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兩國貿易爭端的可能性在增強,因此其利好作用也存在不確定性。
有專家認為,美國減稅對我國出口型企業短期有利,中長期效益仍待觀察。而且稅改通過后,稅改問題在貿易方面主要針對美國自身,從外溢效果來講對中國影響有限。
與此同時,稅改法案也會大幅增加2025年的美國聯邦預算赤字,更高的預算赤字將推高利率,從而打壓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