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過渡期后監管總體安排發表了談話。發言人表示,為促進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平穩健康發展,經國務院批準,現階段,保持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監管模式總體穩定,對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暫按照個人物品監管。
在此基礎上,通過強化電商企業主體責任等,進一步優化完善監管措施,做好質量安全風險防控。建立風險應急處理機制,對出現較大質量安全風險的進口商品,進一步采取措施嚴格監管。未來,結合電子商務法等立法及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發展情況,根據需要進一步完善監管模式。
談話還提到,新的監管模式將從2018年1月1日起,在目前已經批準的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城市和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施,包括杭州、天津、上海、重慶、合肥、鄭州、廣州、成都、大連、寧波、青島、深圳、蘇州、福州、平潭共15個城市。

那么,此次談話有哪些方面的意義呢?
第一,明確了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個人物品"的性質。
2016年的4·8新政之所以在行業內掀起了這么大的波瀾,并不是因為跨境電商綜合稅高了多少,20000元的限額也不是最重要矛盾,而是跨境進口商品按"貨物"定性,導致其"一線"進區時需要按照一般貿易的方式來進行監管,并出具通關單。使得美妝、保健品等跨境"爆款"無法正常進區。
此次談話將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的性質定義為"個人物品",是其不再受制于一般貿易的監管,是最大的利好消息。
鮮Life聯合創始人洪宏對億邦動力網表示,跨境進口商品到底應該按"貨"監管還是應該按"個人物品"監管,是這段時間的討論重點,現在明確了"個人物品"的定性,是一個合理的調整,說明國家希望保留跨境進口這個通道,但需要更加嚴格的監管。
"這樣一來,很多細則可能都會繼續研究和修改,甚至包括'正面清單'都有再討論的可能。預計今年下半年會有一些與之配套的細則出來。"
第二,試點城市從10個擴大到了15個。
政策試點從以前的10個增加到15個,增加了成都、大連、青島、蘇州和合肥這幾個城市。這一調整有助于增加跨境電商保稅進口的市場規模。對很多平臺企業來說,可選擇的保稅區更多了,也可以促進不同保稅區之間的良性競爭。
第三,將完善監管模式,做好質量安全風險防控
談話中指出,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的監管模式和措施還將繼續完善,對質量的監管和把控也會加強。據業內人士透露,調研組馬上將會啟動最新一輪的調研,目標是將整個跨境進口納入大數據的控制范圍,實現可監控、可收稅、可溯源。
豐趣海淘CEO任曉煜表示,郵政和個人物品快件通關也會在近期進行升級,將愈發嚴格,并趨向于數據管理。"去年海淘4000億,合法的跨境零售進口才250億。那么多貨怎么進來的?收到多少稅?所以要讓代購、轉運等都逐漸歸于跨境BC通路,實現數據監管。"
第四,新政從2018年1月1日起實施,并將持續有效。
匯通天下創始人兼CEO孫劍巍認為,此次政策的大方向已定,未來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中國要接手美國的自由化大旗,不可能一味勐搞出口的,總是要擺出進出平衡的態度。"
談話中也指出,下一步,有關部門將根據職能分工,盡快研究出臺具體實施細則,推動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持續健康發展。
懸著的心終于可以踏實下來了,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迎來了政策層面的肯定。下一步怎么走,就要看各路玩家們如何大顯身手了。
[編輯:姝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