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國漢麻種植數量是20萬畝,年產量3萬噸;2016年全國漢麻種植面積達到了30萬畝,年產量達到了3萬噸。",這是中國麻紡織行業協會會長董春興在近日舉辦的紡織之光"漢麻產業化關鍵技術及應用"重點科技成果推廣活動上介紹的。
漢麻,學名大麻,是工業上用的無毒大麻品種。也是中國最早使用的重要紡織纖維品種。目前主要分布在黑龍江、云南、山東、安徽等地。漢麻纖維是真正意義上的"綠色纖維",不僅從種植、培育、加工等環節實現了"環境友好",而且具有優異的吸濕排汗、天然抗菌防臭以及卓越的抗紫外線功能,經過處理的漢麻纖維柔軟舒適,使用漢麻纖維制成的紡織品和服裝正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喜愛。
董春興介紹說,目前,我國漢麻在紡織服裝應用方面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因為國外的漢麻主要應用于造紙和制藥,極少應用于紡織服裝領域,無論從原料提取、纖維織造技術、還是工藝和設備都沒有國外現成可借鑒的條件,只能靠我們自身來解決。
值得欣慰的是,雅戈爾集團與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軍需裝備研究所強強合作,使得我國漢麻在紡織應用領域取得了突破。
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軍需裝備研究所郝建敏博士說,他們自2003年10月,在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領導和支持下,軍需裝備研究所開展了"漢麻綜合利用創新技術研究",2006年設立了"軍用漢麻材料研究中心",漢麻研究團隊經過10多年的工作,在漢麻種植、韌皮纖維加工、稈芯利用、籽葉應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成果,拉開了漢麻綜合應用產業化序幕。突破了漢麻高效可控清潔化紡織加工關鍵技術與設備及其產業化,主要技術與創新點包括:發明了"機械-生物-高溫漂洗"三位一體環保脫膠新工藝和新設備;發明了韌皮纖維連續化帶狀分纖水洗、漂洗柔軟、快速滲透養生的新工藝和設備;研發了漢麻預梳成條、牽切梳理、精梳分理、精細梳理等麻類前紡工藝和設備;研發了漢麻纖維雙清雙梳紡和緊密賽絡紡關鍵工藝和設備;發明了潮態紡工藝和設備;研究了漢麻混紡染色、柔軟及抗皺等關鍵技術,研發設計了漢麻針織、機織、家紡、產業用制品。其中,"漢麻纖維加工技術"等項目獲得"紡織之光"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項 ;"漢麻纖維生產技術、成套裝備與產品應用開發"獲得2012國際發明金獎;漢麻研究已獲得省部級一等獎9項。
通過新工藝處理后的漢麻纖維和制品,不僅具備了如棉纖維般的柔軟抗皺性能,而且具有透氣、快干、防臭等功能特點,從而為漢麻制品的差異性、功能性和高檔化加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郝新敏深有體會地說:"這些年,我們一直堅持走產、學、研、用相結合的道路,在沒有國外現成經驗借鑒的條件下,自己搞研發,先后開發出生物脫膠、機械脫膠、分纖機、紡紗機等設備,連一個小小的紗線架子都需要自己設計,并且成功借鑒了棉紡先進設備,在漢麻織造設備和工藝的研發方面前進了一大步。在紗線品種方面,除了純漢麻紗線,還研發出市場需求的各種混紡紗線,有了高品質的紗線才能做出高品質的面料和服裝,所以纖維和紗線的加工是最重要的。"
中央軍委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與雅戈爾集團,雙方對漢麻產業的科技創新、技術創新和人才創新都投入了巨大的資金支持,前者是將其對漢麻產業的研發成果轉為民用,造福百姓,回饋社會;后者提前布局漢麻產業,為占領市場贏得先機。
武漢漢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明齋向記者介紹,武漢漢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由雅戈爾旗下寧波漢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由中央軍委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提供技術支持,是集麻類紡織材料的研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高成長型企業,年產漢麻混紡和純紡紗線5000噸。武漢漢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經開發出與棉、毛、絲甚至天絲、莫代爾等多種纖維混紡紗線,供下游面料企業和服裝企業使用,使得漢麻纖維在服用性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市場和品牌拓展方面,雅戈爾集團推出"漢麻世家"品牌,利用雅戈爾在全國3000多家門店和渠道,以及單獨設立的漢麻世家專賣店和網店(目前,專門的漢麻產品專賣店已經達到30家左右),在全國推廣,讓更多的消費者享受漢麻產品。
董春興認為,一個產業的興旺,必須由終端產品起帶動作用。董春興希望漢麻產業上下游緊密合作,加強終端產品的開發,把優質的漢麻產品推向社會,用優質產品和品牌影響力來帶動漢麻產業的發展。董春興表示,未來,中國麻紡織行業協會將一如既往地在市場開拓、技術推廣、企業交流等方面做好服務工作,為漢麻產業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漢麻種植因其對土地和氣候的良好適應性正在備受農民朋友的青睞,種植面積正在不斷擴大,而漢麻產業的市場前景使得越來越多的紡織志士看好這一產業。在日前召開的紡織之光"漢麻產業化關鍵技術及應用"重點科技成果推廣活動上,前來參會的企業代表大大超出預期,對漢麻產業的技術及成果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并進行了技術交流。
(劉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