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日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主辦的“綠色纖維標志認證體系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高勇、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副會長趙凱、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副處長戴飛、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處長陸冬森、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處長雷文、消費品工業司處長王小青、財政部國庫司副處長龔亮、環保部政策法規司靳晗,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孫淮濱、彭燕麗,以及中紡聯品牌辦、科技發展部、棉紡協會、針織協會、家紡協會、長絲織造協會、產業用協會、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服裝協會,中環聯合認證中心,中再生廢紡專業委員會等相關機構專家領導出席會議。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賀燕麗做新聞發布,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主持會議。

綠色發展是《中國制造2025》的基本方針和重點工程,支持綠色清潔生產,推進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是“十三五”時期及今后較長階段的重大任務。

綠色纖維標志認證的設立是化纖工業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體現,對此,賀燕麗在介紹綠色標志認證體系時指出,我國正在實現從生產大國向化纖強國的過渡,無論是原料來源的可持續性和安全性考慮,還是環境保護和清潔生產,開發可替代化石資源的新的化纖原料、開發全新的節能環保技術,是實現原料替代,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重要解決途徑之一,也是大勢所趨。
正是在此背景下,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主導的綠色纖維認證工作全面開啟,旨在推進我國化纖工業的綠色設計、綠色材料、綠色制造和循環發展,在綠色轉型升級中實現新的跨越,更好地體現化纖工業的社會責任。

高勇在講話中表示,生態文明建設已經列為我國“五位一體”發展戰略當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綠色制造是源頭之一,而紡織工業作為制造業的一部分,在綠色制造中也肩負了重要使命。在紡織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水廢氣,以及少量的固體廢物排放,廢水排放達到各個行業中的第三位。因此,在綠色制造中,纖維是紡織工業綠色制造的源頭,化學纖維更是源頭中的關鍵,關乎產業未來。
綠色纖維認證工作的全面啟動非常及時,必將推動紡織工業綠色征程實現新的跨越。希望綠色纖維認證體系能在發展中不斷完善,做到公平、公正、公開,逐步加大對綠色纖維企業的推廣力度,嚴格認證,加強復檢、抽檢力度,逐步完善,打造品牌認證體系,并逐漸向國際市場擴展。

雷文在講話中說,綠色發展是“十三五”乃至更長一段時期的重要發展理念,我國在這方面潛力巨大,對我國實現跨越式發展有重要意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我們加快綠色發展,補齊綠色短板。工業的綠色發展是實現全社會綠色發展的基礎。工信部先后發布工業綠色發展十三五規劃等,著力推進三個方面的發展。
第一, 加快傳統制造業的綠色改造升級,全面推進紡織印染等在內的傳統制造業的綠色制造;第二,積極引領新興產業的綠色發展,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等;第三,積極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支持企業綠色轉型,提升節能環保低碳水平,建設綠色工廠,發展綠色園區,壯大綠色企業、綠色標準、綠色生產、綠色管理。在2020年,推廣普及萬種綠色品種,百家綠色園區和千家綠色工廠。
綠色發展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和責任,化學纖維任重道遠,我們要攻堅克難,共同努力,促進工業文明和生態文明的和諧發展做出貢獻。




會上,海斯摩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廣敏、優彩環保資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戴澤新、浙江綠宇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朔、新會新錦紡織有限公司面料開發工程師陳可護也分享了各自企業在綠色制造道路上的成果和體會。
企業家們表示,作為在傳統產業中孕育的企業,在轉型過程中,企業堅定地確立了呵護健康、保護自然的發展理念,力求讓人們享受新材料帶來的新感受,履行社會責任。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綠色是持續發展的第一保證。發展綠色纖維,有效地提升了行業品牌的總體形象,進一步塑造了品牌形象,提升了國內外認可度。綠色纖維是傳統企業的模式創新,未來,行業企業應繼續致力于綠色發展,秉承環保優先理念,開啟化學纖維行業的綠色未來。


最后,出席會議的領導和嘉賓還與到場的30多家媒體充分互動,探討綠色纖維體系認證的相關問題。(李曉慧)
原標題:綠色纖維標志認證體系發布會今舉行,8家企業部分產品通過認證
[編輯:姝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