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以來,雖然國際市場棉價先漲后抑,日內波幅較大,但是國內期現貨棉價運行卻較為平穩,什么原因呢?
“國儲棉拍賣已持續進行了一個多月,但拍賣成交率和成交價格依然維持在高位,特別是成交率接近100%。”河南同舟棉業業務經理徐鄭軍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去年的這個時候,他走訪棉花下游企業,發現多家企業出現限產、停產和倒閉現象,企業負責人說得最多的話是“虧損的日子實在難熬”。而如今,當他再次摸底棉花下游企業的情況時,多家企業向他訴說難以采購到適用的棉花,訂單多、原料少讓企業少掙了不少錢。
上海伏森紡織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單華表示,當前紡織企業棉花原料庫存普遍不足,由于加工利潤不錯,產品訂單排隊,特別是國內訂單增長態勢明顯,紡織企業的采購需求仍在不斷升溫,但國內市場可流通的現貨棉花數量太少了,需求企業當前主要依靠采購國儲棉來滿足生產需要。
據記者了解,近來雖然國儲棉的日投放量小于市場預期,但國儲棉持續不斷地拍賣和出庫,還是讓市場打消了對供應中斷的擔心。更為重要的是,供應偏緊的格局已經有所改善,棉價大幅上漲的概率越來越小。與此同時,由于市場需求旺盛,前期滯銷的進口棉也開始暢銷,其中市場對于澳棉的需求不斷加大,國儲棉適量出庫使市場資源得到了合理利用。而從國儲棉拍賣與出庫的整體情況分析,國儲棉去庫存比較順利,減弱了市場對于龐大的庫存會長期壓制棉花價格的擔憂,使得國內棉價在需求趨強的情況下,既沒有持續大幅上漲也沒有連續下跌,價格始終處在各市場主體比較認可的區域內。
徐鄭軍說,當前紡織企業采購國儲棉比較積極。除了國儲棉是主要的供應渠道之外,在當前價位采購國儲棉尤其是庫存的國產棉成本上也比較劃算。很多用棉企業在生產中用一部分國儲棉,再搭配一部分質量較好的進口棉或新疆棉,就可以生產出合格產品。據了解,用一部分國儲棉加工棉紗,紡織企業的利潤保守估計也有500元/噸。
記者在采訪部分棉花貿易商時發現,由于棉花下游需求穩定,進口棉紗數量下降,棉花產品銷售看好,貿易商對后期棉價持樂觀態度。不過,站在紡織企業的角度來看,企業的加工利潤還沒有恢復到正常水平,由于前期拍出的國儲棉即將大量流入終端消費市場,后期棉價呈現小幅波動態勢的概率更大。
編輯: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