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紡考察團共用了6天時間考察了越南、柬埔寨兩國,整個行程安排十分緊湊,至10日晚,全體成員不顧奔波勞頓,在楊兆華會長的主持下,連夜召開考察總結會。考察團成員東升地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廷龍、浙江巴貝紡織有限公司總裁王維揚、江蘇寶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陸維祖、浙江潔麗雅紡織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海南、柬埔寨大瑞恒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常衛國先后在總結會上作了發言,將所見所聞、收獲與感受進行了回顧與梳理。
首先,大家一致認為,通過實地考察走訪和座談交流,獲取了大量兩國家紡市場信息,收獲遠超出預想。企業代表表示,家紡協會為此次考察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切實體現了服務企業的工作作風。
在短短6天時間,考察團圍繞中國家紡企業如何"走出去"課題,緊密安排時間,共調研考察了越南、柬埔寨兩國有代表性的企業5家、工業園3個、經濟特區1個和當地的市場業態,召開了6次座談會,與一線經營者、管理人員,以及投資方的決策者、當地工商界的知名人士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和探討。收獲了有價值的信息,明晰了思路,也結交了朋友。
第二個方面是,考察團成員認為,通過實地考察促進了思想的轉變和認識的提高。對家紡企業"走出去"有了更深、更具體的認識,企業是否需要把生產加工轉移出去,應根據企業自身的需求和條件,但是作為一個優秀的企業領導者,樹立起全球戰略的思維和視野,把握國外行業市場的"風云變幻"卻是十分重要的。
通過此次考察,對于越南、柬埔寨和東南亞乃至世界紡織產業鏈的分工與協作有了一定了解,對于如何充分利用好全球資源和市場做到心中有數。大家認為,視野寬了,心胸大了,打造國際型家紡企業的信心明顯增強。
第三個方面是,通過考察感受到,對于有意向"走出去"、準備"走出去"的家紡企業來說,遲"走出去"不如早"走出去"。
現在東南亞一些國家的工業基礎相對落后,投資環境不夠成熟,當然也存在一定的風險。但落后和不成熟同樣是機會。東渡、天虹是很好的例子,變風險為機遇,成為了中國紡織企業先期"走出去"的探路者,是紡織行業"走出去" 的成功典范。企業"走出去"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除自身的管理和人員外,要對當地市場的發展趨勢、文化風俗、法律法規等關乎企業長遠發展的要素進行系統的了解和分析,這樣才能保證"走出去"之后少一些風險多一些收獲。
第四個方面是,企業"走出去"要有正確清晰的目的。隨著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全球一體化發展的融合度越來越高,我國家紡企業也將無法回避地進入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發展時期。
那么,企業"走出去"究竟要達到什么目的?
楊兆華會長特別強調,企業"走出去"不能只限于利用廉價勞動力、便宜的原料,低成本優勢可能只是暫時的。企業"走出去"更多的是進行全球化戰略運作,充分利用國際市場的優勢資源,合理在海外建立研究中心、營銷網絡、生產加工基地、原料基地等,實現生產要素的全球化配置,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升級自身,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目標。
第五個方面是,越南、柬埔寨都是WTO成員國,都有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對外來投資、進入工業園的企業都有最高長達9年的減免稅政策,以及相應的進出口減免稅優惠。但對兩國的投資環境和特點,見仁見智,各有不同。企業是否要"走出去"應綜合比較和評估,各取所需所長。越南是亞洲經濟增長較快的國家,在東南亞國家中,越南勞動力素質較高,產業基礎相對較好;柬埔寨的優勢是與我國關系密切友好,華人在當地有較高經濟地位和社會影響力。柬埔寨屬于落后國家,世界給予了柬埔寨很多優厚的待遇。另外,柬埔寨的經濟發展起點低,以后發展的機會也多。
最后,考察團對于投資越南、柬埔寨主要面臨的問題也做了總結。
越南的主要問題是兩國關系的不確定性,加大了投資者的風險,5.13打砸外資企業事件及兩國的邊境問題,給投資者留下了陰影。另外,越南電價低,但氣溫長年偏高,使用空調時間長,用電成本與國內相當,缺少優勢。
柬埔寨的主要問題有勞動力技能較低、工會組織的關系處理不夠得力、電力供應相對緊張等。柬埔寨工人工資不高,但勞動力技能和素質也相對低下。2014年初,當地工會組織借漲薪組織罷工造成全國影響,目前柬埔寨與越南的工資差距正在逐步縮小。此外,柬埔寨國家電力基礎設施不完備,電力相對緊張,電費也較高。
楊兆華會長最后強調,大家出來親身感受外部的投資環境和當地社會的實際情況,與在國內聽到的有區別,消除了誤區。可以說這兩個國家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基礎設施和投資環境也在不斷的改進。目前,東盟已取代日本成為我國家紡第三大出口市場,東盟的優勢要看好,積極發揮東盟國家在我國家紡企業"走出去"中的作用。全文完(魏啟雄)[編輯:姝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