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紡行業在經過快速發展之后,早已不是一個門檻低、投入低、技術含量低的行業,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家紡企業如果缺乏創新意識和品牌訴求,將面臨越來越大的生存壓力。2015年,家紡行業龍頭企業孚日集團出口銷售額達4.6億美元,已經連續第17年位居國內家紡行業第一位。隨著品牌建設同質化競爭日益加劇,如何保持創新能力、鞏固品牌價值,已經成為孚日眼下突圍升級的首要課題。
比拼質量贏海外客戶
孚日集團成立于1987年,主要生產和經營毛巾、床上用品、裝飾布藝等家用紡織品,是全球最大的家用紡織品公司之一,產品遠銷國內、美國、日本、歐盟以及俄羅斯、澳大利亞、中東等市場。
企業創建初期,日本成為孚日主要出口市場,但日本市場對產品質量的苛刻要求也給當時初創的孚日帶來不小挑戰。“在日本市場的磨煉給我們帶來快速成長,”孚日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日本客戶對毛巾這樣的直接接觸身體的產品,質量要求非常挑剔,近乎苛刻。記得2005年,公司給日本一個新客戶生產的一批產品到日本后,客戶提出有質量問題,并提出索賠一萬美元。實際這批產品質量問題不大,客戶也有責任,但我們還是派一位經理帶著一萬美元給這個客戶送去,這一做法最終為我們贏得了口碑。”
該負責人介紹,公司在創建初期,規模小,實力弱,只能先通過緊盯一個市場,積累經驗擴大份額。但隨著公司發展壯大,為規避單一市場風險,孚日把目光轉向了消費能力更大的歐美市場和俄羅斯等新興市場。作為“走出去”較早的民族品牌,因地制宜成為孚日開拓海外的“生意秘訣”。
初期,孚日通過參加展會,大力開拓歐美市場。在歐洲上,針對歐洲國家多市場大,產品風格變化快,產品檔次高的特點進行產品開發。在美國,根據市場形勢調整產品及配額價格政策,與TJX集團、Target、Costco 、鱷魚等品牌建立了合作,以增加業務量。相比日歐美傳統主銷市場,新興市場成熟度相對較低、自主品牌成長空間較大,特別是金磚國家、澳大利亞、中東等地區市場,保持了較快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孚日制定了“先易后難”的自主品牌拓展策略,首先從俄羅斯市場開始擴張。
轉戰內銷市場
近幾年來,中國消費結構不斷升級,中產階層和新生代消費群體崛起,正成為孚日新的開拓目標。孚日集團總經理孫勇表示:“我們在謀劃企業未來發展規劃時,把發展國內市場放在戰略的高度對待,優先支持發展內銷,為消費者帶來新消費體驗的同時,也為行業轉型提供有益探索。”
新生消費群體購買家紡產品追求更具個性化、有格調的品質消費。“創新”也成為各大企業搶占市場的“武器”。為了獲得年輕消費者的青睞,孚日邀請法國NellyRodi設計公司共同合作,整合世界流行元素、色彩、款式等元素開發新產品,同時,開發名創優品等渠道商客戶,以持續增加訂單量。
孚日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國的人均纖維消費量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而年輕一代消費者越來越注重品牌和品質,未來內銷市場將有更多的機會。
[編輯 立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