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匯聚國內外知名行業專家評委,歷經兩天嚴格評選,張謇杯·2024中國國際家用紡織品產品設計大賽評審工作圓滿完成。
本屆大賽參評作品不僅體現了設計師的獨特創意與精湛技藝,更融合了時尚、藝術與科技,展現了家紡設計的新趨勢。通過搭建交流平臺,大賽培育設計人才,推動家紡行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讓潮流引領設計,科技改善生活。
面對這些優秀的作品,來自國內外設計界的“重量級”評委們又有著怎樣的感言?
大賽新聞發言人:
閻維遠
天津美術學院設計研究院
副院長、教授、研究生導師
本屆大賽主題“領·域”不僅精準捕捉了當前家紡行業的流行趨勢,更體現了賽事主辦方前瞻性的視野,即通過創意的橋梁,將先進的科技、前沿的設計理念以及豐富的文化元素巧妙融合,旨在引領市場潮流,滿足人們對健康、時尚家居生活的追求。
本屆參賽作品充分展示了家紡設計師們日益增強的藝術敏感度和創新能力,這些作品不僅為現代生活空間提供了極具指導性和美化作用的設計方案,更反映了設計師們不斷探索、勇攀設計高峰的執著精神。
今年大賽無論是精心布置的賽場環境,還是參賽作品本身,都令人耳目一新。這些作品在緊密貼合大賽主題的同時,更是在科技運用、設計理念與文化元素的融合上展現出了非凡的創意與實力。本次大賽讓我印象較深的一點是很多作品在保持藝術美感的同時,更加注重產品的實用性和市場適應性;而很多拼布作品則以其精湛的手工技藝和獨特的藝術風格,讓人印象深刻。
大賽評委點評:
管蓓莉
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產品藝術設計專業
負責人、副教授
非常榮幸成為“張謇杯”大賽評委,評判中我尤為重視創新態度,包括內涵、外在、工藝及技術等全方位的創新,這與當前新質生產力背景十分契合。
我認為“張謇杯”大賽具有“三度”的特點:即廣度、深度、高度。具體說就是“廣度”體現在拓寬產業邊界,吸引多元豐富的產品參賽,展現行業活力;“深度”體現在深化文化融合,設計師們探索全球及東方文化,賦予作品深厚內涵;“高度”體現在引領行業高度,作為設計賽事的標桿,推動行業創新與發展,引領未來趨勢。因此,“張謇杯”大賽不僅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創意驅動力,更是設計行業提升的催化劑,激勵設計師與企業不斷創新,共同推動設計行業的繁榮與發展。
韓丹
三利集團服飾有限公司 總經理
我看到不少參賽作品不僅展現了豐富的多樣性和獨特的設計理念,更深刻體現了設計師們對美好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獨特表達。從家紡產品的不同品類到設計方向的多元探索,每一件作品都充滿了創意與想象,令人目不暇接。海外作品以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設計視角為大賽注入了新的活力與靈感。
對于企業而言,“張謇杯”大賽作為實物產品展陳的評比方式,不僅是展示設計實力的舞臺,更是提升設計水平、了解行業趨勢的重要平臺。企業可以通過參與大賽,與國內外優秀設計師同臺競技、交流合作,不斷鍛煉設計團隊,推動產品創新。
李湛
魯迅美術學院染織服裝藝術設計學院
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我認為對于家紡設計人才的培養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比如院校課程考核+參與大賽評比+企業項目類的比稿等,旨在全面評估和全方位培養學生的能力,既要重視基礎教學,也需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因此,我們特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如“張謇杯”等高水準的專業賽事,通過參與大賽,與其他設計師及企業設計師同臺競技,檢驗其實戰能力。我們希望通過多元化的培養模式能夠讓學生們拓寬視野、全面提升,成為既有扎實基礎又具備創新能力的專業人才。
劉曉萍
北京服裝學院 碩士研究生導師
北京市特聘教授
通過本屆大賽的參賽作品,我感受到這些設計師能夠捕捉到兩大趨勢:一是家居設計的舒適感,從色彩、布局到材質應用,均體現出設計師對家居產品舒適性的高度重視,中性柔和的色調尤為適合家居環境;二是新中式風格的興起,眾多作品巧妙融合中式題材與現代設計,展現出獨特的韻味。此外,簡約而精致的設計風格成為主流,純色、純棉及單色材質廣受歡迎,搭配少量精致工藝,呈現出質樸清新的整體效果。
基于家居空間和諧的視覺效果,部分參賽產品色彩的純度過高,有待柔和舒適的改善提升。
倪靜
浙江羅卡芙家紡有限公司
董事副總經理
本屆大賽參賽作品數量規模空前,涵蓋產品套件、材質多樣,從毛、浴巾到地毯,每一樣都別具一格。尤其令人難忘的是對于拼布藝術的運用,設計師以獨特手法詮釋主題,作品充滿想象力,花園靜謐、靜物生動、家庭溫馨等都緊貼時代情感脈搏。
我認為設計是自我表達的輸出,設計師需具備廣闊視野與深厚底蘊,方能創作出感人至深的作品。家紡雖為傳統行業,但對于家紡設計師們的知識儲備以及時代前沿敏銳度的要求同樣很高。希望新一代設計師們能廣讀書、勤游歷、深研美學,以此豐富內心,讓設計作品充滿激情與吸引力,引領潮流。
孫海東
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 副會長
省級非遺傳承人
正高級工藝美術師
今年我對于作品的評判標準聚焦于科技性、適應性與需求性三大維度。本屆參賽作品在創新層面表現不俗,充分展現了家紡設計的活力與潛力。
我認為,非遺傳承其核心在于技藝與文化的雙重傳承。未來,我們在聚焦圖案創新時應注意,既保留傳統精髓,又賦予其新的生命力,實現文化的傳揚與發展。此外,數碼藝術(AI)的興起,為家紡產品設計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們可以積極運用數碼技術,為家紡產品帶來創新體驗,為行業貢獻更多價值。未來,家紡家居生態的拓展顯得尤為關鍵,再生纖維、羊絨增熱等纖維、技術的應用,不僅提升了產品的功能性與舒適度,也為家紡行業開辟了新的發展方向。
鄭仁淑
I.T.Q.A.國際紡織拼布協會 會長
在印染與床上用品設計領域,中國企業優勢明顯,尤其是在印染技術對環保健康的關注更加體現了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拼布創意設計不僅限于傳統應用,其廣泛的適用性為產品設計開辟了新路徑。從時尚包包到家居裝飾,如床上用品、地毯、掛毯等,拼布元素都能巧妙融入,為產品增添獨特魅力與個性。因此,拓展拼布創意設計的適用范圍,不僅能夠豐富產品種類,還能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審美與實用需求。不同國家的拼布藝術作為集創意、設計圖案、豐富色彩于一體的藝術形式,其多樣性為中國設計界提供了寶貴借鑒。相較于海外作品,中國拼布在色彩運用上尚有提升空間,通過引入更多元化的色彩搭配,可以顯著提升作品的吸引力。
經過激烈的角逐,本次大賽共評選出:中國家紡產品設計獎金獎3個、銀獎6個、銅獎9個、優秀獎30個,中國家紡品牌潮流風尚獎5個,中國家紡未來設計師之星5名,中國家紡設計市場潛力獎5個。
獲獎作品將于近期在中家紡官方平臺上進行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