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7位評委兩天的嚴格評審,9月7日,2019·“張謇杯”中國國際家用紡織品產品設計大賽評比工作正式落下帷幕。大賽評出了中國家紡產品設計獎、中國家紡品牌文化獎、中國家紡原創產品設計大獎、中國家紡未來設計師之星、中國家紡原創設計網絡人氣獎等多個獎項。獲獎作品將于近期在“中家紡”網站進行公示。

賽事雖已落幕,但那些宜家、宜居、宜生活的創新設計作品依然讓人意猶未盡。因此,在評比結束后的第一時間,記者整理出了來自現場評委的專業點評,聽聽哪些設計撩撥了“大咖”的心弦。
聽大賽主辦方說
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副會長、高級工藝美術師 王易
“張謇杯”大賽歷經14年的發展,在行業專項賽事中越來越具權威性和成熟度,得到了行業和家紡企業的充分認可。今年大賽的參賽作品達到近500套,較去年增長了23.5%左右。但隨著行業的發展,大賽也要隨著行業的需求和要求不斷革新。因此,大賽從本屆開始新增設了面向獨立設計師的幾類個人獎項,將陸續向行業推出更多年輕、有潛力、優秀的設計人才,這也是大賽順應整個紡織行業著力推動“大師、大牌、大事”這一發展方向而實行的一個全新舉措。同時,在招賽過程中,我們也深切感受到了設計師們對能夠有一個充分展示自己平臺的迫切需求和愿望。因此,大賽今年的獎項革新也確實恰逢其時。
今年大賽的參賽作品整體質量較高,符合國際國內的流行趨勢。很多作品“簡約而不簡單”,在材質、工藝、配套等細節處有亮點、見功夫。雖然仍有些個人參賽作品的設計水平尚待提升,但相信未來通過大賽提供的平臺和機會,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優秀設計師積極參與進來,并通過大賽為行業發掘和推出優質的設計人才,用“人”來激發產業的設計活力,再用“設計”推動行業的創新發展。
聽大賽承辦方說
南通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 劉鵬
今年,我們從三方面對大賽進行了創新:一是增設了針對個人設計師的獎項,用多元的新生力量為大賽注入新活力;二是增設全國設計師原創交易平臺——“承果”APP報名通道,方便報名信息更快捷地傳遞給主辦方和報名者;三是開設“張謇杯家紡設計在線”微信公眾號,打造傳播家紡前沿文化,引導家紡高質量發展的載體。目前,家紡產業已成為南通高端紡織產業鏈上規模最大、發展最快的板塊,亦是南通的“城市名片”,“張謇杯”在南通連續多年舉辦,也為當地的家紡產業蓬勃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動力。展望明年賽事,我們將以推出“大師、大牌、大事”為發展目標,加大對企業和個人設計師的招賽力度,通過進展會、進企業、進高校,開展大賽宣講,吸引更多國際、國內優秀作品參賽。
聽大賽評委說
(評委按姓氏筆畫排序)
流行趨勢研究專家、北京市特聘教授 劉曉萍
今年參賽作品設計比較平穩,水平層次呈現多樣化。其中,企業作品在整體配套、工藝運用、材質搭配上比較成熟,但也有一些作品在商業化運用上有所欠缺。評審中,有一款以杜邦紙為材料設計的床品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款作品具有綠色環保優勢,在創新的同時還兼顧了實用性。今年參賽作品在材料拓展方面呈現出了好現象,經過后續宣傳,有望在家紡行業中產生較好推廣,從而推動行業在此方面實現創新發展。另外,今年大賽首次設立獨立設計師單項獎,這是大賽和行業對優秀設計師的肯定與激勵,也使大賽真正成為培育人才成長和進步的平臺。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染服系書記、博士生導師 張寶華
今年大賽作品體現出兩大亮點:一是拼布類產品數量增多,作品藝術質量較高。評審中,我從每個產品中都能感受到設計師的良苦用心,從作品品質到情感流露都有一定程度的體現;二是設計師作品數量雖然占比不多,但個性鮮明,既有差異化的設計,又有差異化的創作手法。如今,“張謇杯”大賽已在院校、行業內都形成了重要影響力。在日常教學中,我會結合大賽歷屆作品開展教學,分析市場走向、促進行業了解、引發深度認知,讓學生感受到行業的發展與成長,促使他們在未來學習、工作中更關注家紡行業。可以說,“張謇杯”已不僅僅是一場大賽,更對行業發展、人才培養起到了很好的輻射作用。
高陽縣毛巾行業協會會長、河北瑞春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瑞春
今年賽事整體有很大程度提升,尤其是在活動組織上比較到位,使參賽作品輻射面廣。與往屆相比,今年參賽作品在突出創新、綠色、時尚等方面有很大提高。同時,大賽在帶動青年創業者設計熱情,增強在校學生設計能力,提高參賽者創新能力、激發創新意識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更對企業、行業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通過大賽平臺,我們把優秀的設計力量集中在一起,共同帶動行業發展,引發企業創新激情,用具有好設計的作品帶動家紡行業和家居行業實現快速發展。
國際紡織拼布協會(I.T.Q.A)會長 鄭仁淑
今年大賽作品運用了許多多樣化的纖維材料,整體設計較往年更豐富,也更與眾不同,還出現了一些對日常生活描寫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拼布作品更突顯創新性,整體呈現出從僅是以圖案設計為主,向兼顧表現作者創意和創新理念的方向發展,亦有將拼布藝術推向越來越高水平的紡織藝術趨勢。從大賽能夠看出,中國的家紡設計水平已達到一定高度,賽事在國內國際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在韓國,“張謇杯”的受關注度也在不斷增加。我們希望這次比賽能成為中韓兩國紡織設計的交流平臺,以及眾多設計師成長、學習、發展的機會。
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家紡設計專業負責人 錢雪梅
今年參賽作品大都圍繞賽事主題,闡述了與生活相關的設計理念,突顯簡潔、優雅的特點。整體作品在面料材質、舒適度、功能性、觸感等方面都有所提升,呈現出比較優雅的色調;在款式、工藝、手法、細節設計等方面也很到位,將以往一些比較復雜的工藝剔除掉,更多地使用了貼近生活的工藝手法。作為紡織院校的教師,我十分鼓勵學生參加比賽,很多學生也通過大賽平臺的磨練,在設計水平上獲得了提升,設計風格也更加成熟;企業設計師也通過這個平臺,完善了設計理念,與之相應的,企業產品也通過大賽得到了進一步推廣。
江蘇悅達紡織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江蘇悅達家紡有限公司總經理 凌良仲
本次參賽作品種類齊全、設計新穎、緊扣主題且表現手法多樣,主要呈現出三個特點:一是注重設計的整體性,不再把作品作為孤立的一環來設計,而是結合家居大環境,營造出“大家居”整體效果;二是設計靈感來源于生活,且注重實用性,許多作品甚至可以直接投放市場;三是突出體驗感,讓人有身臨其境的居家感覺和使用沖動,符合“宜·生活”的主題。今年大賽得到了許多高校學生的積極參與,這些學生設計更注重體現個性化,不僅把握住了家紡流行趨勢,也更關注“80后”、“90后”人群的消費心理,并將捕捉到的消費趨勢和情感需求,通過設計與產品一起呈現出來。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研究生導師、博士后 溫潤
今年大賽主題十分契合大眾消費者對家居生活的需求,即用宜居的家紡產品打造適宜的生活。大部分參賽作品也準確詮釋出了主題,體現出宜景、宜家、宜人。宜景體現在作品的花型、色彩等方面搭配更協調也更顯高級,具有創新性;宜家體現在作品面料比以往更注重功能性和舒適性;宜人體現在作品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對民族文化和傳統工藝進行繼承后再創新。如今,大賽已成功做成“品牌”,用實物評比的形式帶給人視覺上的沖擊力,這是其他平面化產品設計賽事無法實現的。經過14屆的積淀,賽事質量逐年提升,在行業內的傳播效應和示范效應得到了很好體現,未來大賽及評委對參賽作品的水平要求也將會越來越高。
聽大賽新聞發言人說
天津美術學院設計研究院副院長 閻維遠
經過多年發展,“張謇杯”已成為成熟、健康的行業賽事,每年都有新亮點。本次大賽增加了幾個針對設計師的獎項,這是大賽對獎項的科學補充;另外從參賽作品來看,大多已經具備很強的時尚性和實用性,并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大量實驗性探索。其中,手工類作品的設計水平有很大提高,有些甚至達到市場高品質和高等級,能夠和一部分世界高水平產品比肩。一直以來,大賽對行業發展意義重大,對設計師的原創設計有很大推動和引領作用,此次增設的個人設計師獎項,為設計師提供了展現個人水平的機會,并讓年輕設計師與成熟企業站在同一平臺上交流,勢必對推動家紡行業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主辦單位
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
法蘭克福展覽(香港)有限公司
南通市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
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設計師分會
南通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海門市人民政府
南通市通州區人民政府
(徐晶鑫 張震曉 田田)
[編輯:姝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