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王易
順利度過了2012的“末日危機”,在這個被瑪雅歷法稱為 “新紀元”之始的2013年,受到不斷變化的國際國內趨勢影響,在大眾更趨理性、從容的生活態度和消費理念下,新一年的家紡產品設計研發又該關注些什么?何去何從呢?
近年來,環保生態、文化、交融……一直都是設計界的重要靈感來源。但這些看似重復的元素,只要從不同的角度深入挖掘,就能夠常變常新,不斷探尋出全新的設計方向和多樣化的設計風格。

設計經典,可持久發展
外部環境的日益惡化使可持續發展成為全球關注的重要問題,各行各業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進行技術創新,積極研發生產綠色環保的產品。與這種相對高投入的研發相比,還有一種創造也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那就是設計出“具有長久生命力”的經典產品。
ALESSI是意大利知名的家居用品品牌,打開ALESSI的歷史,也等于是打開了現代美學的發展史。ALESSI的設計師秉持著“創意+美學+工藝”的設計精神,在設計制作上精雕細琢,幾乎每一件產品都能夠成為經典之作。如1946年出品的Bombé系列壺具極具時尚性和設計感,即使過去了半個世紀,以現代的審美眼光仍然會被這一精美的設計產品深深吸引。正因為此, ALESSI也當仁不讓的成為了全球首屈一指的家居領導品牌。
所以,在現今的社會條件下,不管是從國家的方針政策還是從市場的消費導向來看,過時作廢的消費理念和大量開發新產品的過度設計已不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只有經過仔細打磨,能夠擁有長久生命力的經典設計,才值得人們保留并珍惜。這也是能夠準確實現可持續發展,并且可持久發展的有效的生態環保的方法。
時尚文化
“有文化內涵的設計才有生命力”,這句話已經被設計界普遍接受并奉為經典。但提到哪些是可以挖掘運用的文化,世界各國的設計師們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最能代表各自國家特色和歷史積淀的傳統文化。在這里,我不想再贅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和如何運用,這個問題已經有太多人做為專業課題在討論及研究。我想說的是另一種文化——時尚文化。
法國作家Anatole France曾經說過:“如果我死去100年,要從眾多種類的書籍中選出一本來了解過去的100年,我會選一本時尚雜志,看看我離開后的一個世紀里女人們如何穿著,這些衣服能比所有的哲學家、作家、傳道士和科學家告訴我更多未來人類的事情”。
是的,時尚文化同樣是人類歷史的另一種承載體,記錄著大眾生活的流行行為和心理特征。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時尚文化已不僅僅是時裝這一種內容,飾品、 發型、電子產品、明星……甚至消費習慣和語言都在其所包含的范圍之中。雖然我們每天都會看到或接觸到時尚文化,但因為它無處不在,已經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融為一體,就更容易被忽略或被片面對待。實際上時尚文化包含了如此豐富的內容,且與現實生活密不可分,設計師們何不取遠也不舍近,好好學習借鑒,順手拈來一些能為設計所用的靈感與元素呢?

融合
融合一直是設計創新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吉岡德仁為代表的設計大師帶來了一種全新的融合理念——以“自然法則”進行設計。就是將自己身心平和的徹底投入到環境中,順應社會的發展,充分運用材料的多重特性,以多種角度、多種思維方式思考、創新、設計。就如隨著汽車的增加,堵車成為困擾每個城市和個人的嚴重問題。在多數人為此煩心抱怨的時候,BMW看到了新的商機——“把車當成居室的一部分”,這一設計點促成了BMW與Kvadrat.dk(一家充滿家居溫情的北歐紡織面料生產商)的合作,并聯手打造出適宜的車廂空間,以滿足駕駛者長時間停留在車中的需要。
靈感無處不在
設計來源于生活。印度設計新秀Ayush Kasliwal說:靈感的來源有許多許多,從材質、到歷史、到股市、到發現的物品,我們活著,我們觀察,我們得到啟發。而法國年度設計新秀Constance Guisset也說:靈感沒有不變的來源,他是突發和變化的,可以是地鐵里的人,一次博物館的參觀,陰影或者光線。因此,培養一個愛觀察的習慣,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就能夠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發現無處不在的美與藝術。再加上熱情和行動力,那些轉瞬即逝的直覺和感動就可以成為實實在在的藝術品。

結語
這個世界以驚人的速度在改變,而讓我們跟上這種變化將是未來最具吸引力的挑戰。在新的一年里,希望我們的設計師以積極的態度,去創造美麗、趣味以及獨特的家紡產品。 Robert Filliou曾說:藝術應該超越本身,成為讓生活變得更有趣的東西,而我想說,設計同樣是。
(作者系中國家紡協會副秘書長、家紡藝術與文化專業委員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