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ㄒ唬┦袌鲞\行效率分析
從市場運行效率看,2021年1-9月重點監測的46家紡織服裝專業市場平均運行效率(年化)為57059.01元/平米,同比增長30.40%;比2019年同期增長11.56%;平均商鋪效率(年化)為436.05萬元/鋪,同比增長30.82%,比2019年同期增長11.85%。
?。ǘ┦袌鰠^域結構分析
從區域結構看,1-9月,46家重點監測市場中,東部地區專業市場成交額為8206.92億元,同比增長29.79%,比2019年同期增長13.67%,占到專業市場總成交額的86.13%;中部地區專業市場成交額為863.80億元,同比增長52.25%,比2019年同期增長10.93%,占到專業市場總成交額的9.07%;西部地區專業市場成交額為457.12億元,同比增長27.45%,比2019年同期下降2.13%,占到專業市場總成交額的4.80%。
?。ㄈ┝魍▽蛹壗Y構分析
從流通層級來看,46家重點監測市場單位中包括27家產地型專業市場、19家銷地型專業市場。2021年1-9月,27家產地型市場成交額達到8365.87億元,占總成交額的87.80%,同比增長33.62%,比2019年同期增長15.92%;19家銷地型市場成交額為1161.97億元,占總成交額的12.20%,同比增長17.57%,比2019年同期下降6.99%。
二、2021年1-9月數據分析
(一)產地型市場競爭優勢明顯
數據顯示,2021年1-9月,重點監測的產地型市場成交額比2019年同期增長15.92%,而銷地型市場成交額與2019年相比則出現了6.99%的下滑??梢姡a地型市場成交情況已經恢復并超過疫情前水平,而銷地型市場仍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疫情后的消費環境和市場需求變化,更加凸顯和擴大了產地型市場的獨特優勢。線上化、碎片化的消費習慣以及個性化、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對紡織服裝企業的供應鏈布局協同、管理應用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場競爭也由企業間競爭向供應鏈競爭、平臺化競爭轉型。擁有原產地優勢和供應鏈資源的產地型專業市場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近兩年,產地型市場商戶持續優化供應鏈,整合產業上下游資源,全面提高企業運營效率,提升供應鏈柔性管理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與產地型市場相比,銷地型市場在抵御風險、適應變化方面反應速度相對遲緩,亟需探索出不受制于客流量管控和場地限制的創新模式,提升運營效率,激活銷售渠道。
(二)秋冬裝市場進入爆發期
2021年秋冬裝消費市場需求旺盛,紡織服裝專業市場三季度銷售情況整體良好,其中,以秋冬季服飾為特色商品的市場銷售情況尤為突出,如武漢漢正街市場、清河羊絨制品市場、濮院羊毛衫市場等,9月進入全年銷售旺季,且秋冬裝銷售火爆延續至第四季度。從消費市場看,2020年受疫情影響,全國消費者對秋冬裝的購買力度減小,秋冬市場整體遇冷。2021年,消費者沉寂兩年的秋冬裝換新需求得到充分釋放,秋冬裝消費進入爆發期。從天氣看,我國大部分地區今年秋冬季氣溫比2020年低5-8℃,且天氣轉冷較早,專家預測2021年冬季大概率將是冷冬,秋冬裝銷售整體向好,且在第四季度或將延續銷售旺季。
?。ㄈ┲辈ル娚碳せ顫撛谙M市場
近年來,直播電商市場規模進入爆發期。與傳統電商平臺相比,直播電商以視覺化商品內容為核心,以興趣標簽大數據為依據,聚焦商品內容運營和興趣內容推薦,實現了電商模式從“人找貨”向“貨找人”轉型,更加精準地對接目標消費人群,充分地觸發了潛在消費需求。2021年,在抖音“818好物節”中,服飾類成交額占總成交額的34.2%,成為直播電商第一品類。紡織服裝專業市場與直播電商的交叉融合、相互滲透表現日漸突出。常熟服裝城、即墨服裝市場、清河羊絨制品市場等專業市場商戶積極試水直播電商,通過直播帶貨的方式實現了銷售額的突破;四季青服裝市場、廣州流花商圈、石獅服裝城等各專業市場商戶積極參與直播電商產業鏈分工,通過給直播電商供貨的方式,打開了新的銷售渠道。
結 語
自二季度起,我國紡織服裝重點監測市場的成交情況已經基本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F階段,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發展目標已經發生轉變,市場成交額的提升,不僅要恢復,更要謀發展;不僅要追求穩定,更要尋找增量。專業市場與直播電商的合作模式是一次成功的范本,以此為借鑒,紡織服裝專業市場應鞏固和強化自身供應鏈完備、資源集聚、精巧靈動的獨特優勢,積極與更多新模式、新渠道融合發展,參與到全新的智慧化、個性化分工之中,創造新增量,實現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