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我國紡織品服裝第一大金額出口市場,上半年有五分之一的產業鏈終端產品都出口到美國。除168.8億美元服裝出口美國外,還有69.3億美元的紡織制品出口美國,分別占到服裝和紡織制品出口市場的23.5%和22.4%。據美國商務部紡織服裝辦公室數據,2021年1~5月美國進口我國紡織品服裝101.5億美元,同比增長32.3%,繼續占領美國第一大進口來源市場。
隨著東南亞、南亞地區紡織業的發展,對我國紡織產業鏈前道產品需求不斷增加。今年上半年,我國紡織紗線、紡織織物出口第一大市場被東盟穩居。紡織紗線出口東盟12.9億美元,同比增長33.8%,占紡織紗線出口市場的19.2%。紡織織物出口東盟106.8億美元,同比增長41.6%,占紡織織物出口市場的51.4%。
歐盟二十七國中大多是發達經濟體,同美國一樣,對我國紡織產業鏈終端產品需求強烈。今年上半年,歐盟分別占據我國服裝、紡織制品出口第二的位置,服裝出口歐盟133.6億美元,占我服裝出口市場的18.7%;紡織制品出口歐盟52.0億美元,占紡織制品出口市場的10.7%。
上半年,日本市場占據我服裝出口市場的第三位和紡織制品市場的第四位。服裝出口日本68.0億美元,占我服裝出口市場的9.5%;紡織制品出口日本23.4億美元,占紡織制品出口市場的4.8%。據日本海關統計,日本上半年進口我國紡織品服裝9817億日元(約合89.9億美元),同比下降15.9%,占日本進口紡織品服裝市場的54.5%。
05 西部增長強勁,福建、山東快速增長
上半年,我國西部地區出口紡織品服裝增長強勁,東部地區出口實現增長。具體看,西部地區上半年出口紡織品服裝69.6億美元,同比增長30.2%,占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市場的4.9%;東部地區出口1214.9億美元,同比增長13.5%,占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市場的86.7%;中部地區出口101.3億美元,同比下降4.2%;東北三省出口17.8億美元,同比下降11.6%。
從出口前五位省市看,福建、山東、浙江、江蘇出口紡織品服裝都有兩位數增長。五省市按出口金額排序分別為浙江、江蘇、廣東、山東、福建,分別出口紡織品服裝367.8億美元、226.6億美元、217.1億美元、135.3億美元和122.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8.6%、11.3%、4.5%、28.0%和35.8%。
06 全年出口面臨諸多考驗
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經濟復蘇不穩定不平衡,我國紡織出口面臨的外部環境錯綜復雜。
世界經濟復蘇不均衡。隨著疫苗推廣和各國恢復經濟的不懈努力,世界經濟加快回暖,國際組織紛紛上調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7月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1 年全球經濟增長6%,與上期預測值持平。但IMF分別上調發達經濟體增長預期0.5個百分點至5.6%,下調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長預期0.4個百分點至6.3%。世界貿易組織(WTO)最新一期《貿易統計及展望》報告指出,世界貿易將迎來強勁但不均衡的復蘇,預計2021年全球貿易增幅將達8%。
全球疫情發展不確定性增加。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Delta變異毒株已在全球超過120個經濟體出現,變異毒株的擴散速度委實驚人。但一方面,疫苗對于Delta變異毒株依然具備防護作用,各國也在推進疫苗接種的進程,另一方面,本輪疫情并沒有帶來死亡病例的明顯上升。因此,Delta變異毒株引發的疫情抬頭雖然對經濟復蘇的進程存在一定干擾,但不至于打斷發達國家經濟恢復的趨勢。
紡織外貿企業成本壓力加大。雖然疫情仍然在世界各地蔓延,全球供應鏈受到沖擊,港口作業效率大幅下降,但集裝箱運輸市場需求恢復勢頭良好。據克拉克森預測,2021年全球集運需求將同比增長6.1%。而隨著集裝箱運輸市場的活躍,國際運費大幅增長。德魯里世界貨柜指數顯示,7月底一個40英尺貨柜從上海到洛杉磯的現貨價格升至10503美元,同比則飆升了258%,加大了紡織外貿企業的成本壓力,擠壓了利潤。
此外,紡織行業出口所面臨的非經濟因素導致的產業鏈、貿易秩序和政治格局重塑等外部風險仍較為明顯。
[編輯:于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