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今年國慶中秋假日期間全國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積極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促消費活動,消費需求加快釋放,市場人氣持續攀升,國內大循環活力強勁。
綜合各地旅游部門、通信運營商、線上旅行服務商的數據,經中國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10月1日至8日,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6.37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9.0%;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665.6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69.9%。
旅游業態創新,促使市場回暖
根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統計,國慶八天長假,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6.37億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665.6億元。
旅游市場的迅速回暖,得益于“十三五”期間旅游業態、旅游產品的持續創新。
在浙江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智慧大腦”旅游管理系統正在運行。數字大屏上,今日車流、客流量等實時數據讓管理人員對園區內情況一目了然。
消費火爆,拉動經濟復蘇
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10月1日至8日,全國零售和餐飲重點監測企業銷售額約1.6萬億元,日均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4.9%。
中國銀聯數據顯示,國慶長假前7天銀聯網絡的交易金額達到2.16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6.3%。
購物消費出現“紅色擁堵”
百度地圖大數據顯示:“十一”期間全國各大商圈附近路況圖都出現了“紅色擁堵”。支付寶數據顯示:商超便利行業的交易額比去年同期提高近5成。
截至10月8日中午12時,拼多多平臺實物商品訂單量較去年同期增長81.5%,蘇寧易購線上訂單更是同比增長了157%。
餐飲消費跑出“加速度”
美團數據顯示,“十一”期間,餐飲在線預訂的訂單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7%,其中家庭聚餐的預訂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29%。
電影市場回暖
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8日12時,中國內地電影國慶檔票房突破38億,位列國慶檔影史第二。
出行客流創新高,帶動關聯消費升級
假期期間,交通客流量連創今年新高。因疫情被抑制的出行需求全面釋放,也帶動了關聯消費不斷升級。
全國鐵路客流連續八天保持在千萬人次以上,日均客運量約為去年同期的近90%。全國高速公路總流量預計超3.8億輛次,同比去年假期增長10%。假日期間,全國共有500多家景區推出門票減免政策,短途旅游增幅達50%以上,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成渝地區,高峰時段車流大,催生了服務區消費提檔升級。全國民航日均航班量已恢復到去年同期的90%以上,其中國內日均航班同比增長了13%,假期各航空公司增加航班1.2萬余班,極大超過以往同期水平。
對假期消費的關注,不僅來自國內,同樣也來自全世界。境外多家媒體報道指出,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首個“十一”黃金周推動旅游業回暖,中國國內消費市場將成為經濟持續復蘇的重要力量。有分析指出,控制住疫情是任何國家經濟復蘇的關鍵,中國對疫情的有力控制讓人們有理由對中國經濟復蘇感到樂觀。
假日消費推動服務業復蘇,有利于穩就業、保民生,進而帶動其他產業發展。當前,我國正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超長黃金周期間,國內消費的良好表現,無論是對國內經濟的恢復發展,還是對全球經濟復蘇來說都是好消息。相信隨著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社會生產和生活秩序總體恢復正常,各類市場主體活力還將繼續不斷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將更加明顯。
[編輯:于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