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給予時代工匠們以全市最高的榮譽。”21日,佛山市高規格召開首屆“佛山·大城工匠”命名大會,向首批30名“大城工匠”頒發證書,以特有的方式向這座制造業城市中各行各業的能工巧匠致敬。
在昨日的大會上,佛山市委書記魯毅發表近5000字的講話,向與會代表闡釋了他所理解的“工匠精神”。作為一座制造業大市,佛山發展的成績得益于工匠精神。展望明天,佛山建設中國制造業一線城市深切呼喚工匠精神。
魯毅表示,“佛山尊崇工匠精神,這座城市未來的發展更加渴望和呼喚工匠精神;佛山要從匠心走向匠魂,讓工匠精神成為佛山工業文明的燈塔,成為全市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園;佛山要張開雙臂擁抱全國、全世界的能工巧匠到佛山創造創業、安居樂業。”
他同時強調,佛山要對標國際一流制造業,在全社會倡導工匠精神、崇尚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讓工匠精神不僅成為佛山制造業的發展準則,還成為佛山工業文明的核心內涵。
歷史傳承“工匠精神永遠是佛山堅挺的脊梁”
“制造業是佛山之根,匠心是佛山制造業之魂。”魯毅說,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工匠精神永遠是佛山堅挺的脊梁。
自古以來,工匠精神便在佛山這座千年古城里“生根發芽”,以制造業為主的手工業就已十分繁榮,陶瓷、紡織、鑄造、醫藥四大行業聞名一時。
工藝精細的佛山陶、巧奪天工的佛山剪紙、惟妙惟肖的木板年畫……本土的工匠們匠心獨運,為佛山贏得了“中國四大名鎮”的盛名,也將工匠精神的精髓注入了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之中。
告別了農耕時代,邁入工業化社會,工匠精神被一代又一代的佛山人傳承了下來。
“制造業興則佛山興,制造業強則佛山強”——這是歷屆佛山市委、市政府堅守的發展理念。作為一個全國聞名的制造業大市,佛山已形成了機械裝備、陶瓷建材、紡織服裝、家用電器、金屬制品等優勢產業集群。
2015年,佛山實現了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近2萬億元;共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46件,位居全省第二;擁有廣東省著名商標467件,廣東名牌產品399個,位居全省第一。這組數據的背后,凝聚著無數佛山工匠的心血與汗水、執著與堅守。
“展望明天,佛山建設中國制造業一線城市深切呼喚工匠精神。”魯毅說。
當前,在國際上,佛山面臨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高端制造業回流、以印度和東南亞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中低端制造業分流的雙向擠壓;在國內,經濟進入新常態,佛山面臨轉型的瓶頸、環境的壓力、需求的倒逼。
在此背景下,“十三五”時期,佛山提出要打造中國制造業一線城市、廣東民營經濟第一大市和珠西裝備制造業龍頭城市“三大目標”。
去年底,佛山獲批全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明確將以改革試點破解發展難題、激發民營企業創新活力,為全國制造業突圍探路。
今年3月,佛山召開創新驅動發展大會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會議,并于5月出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體方案以及“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個行動計劃,正式吹響了佛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年“攻堅戰”的號角。
“面對這些挑戰,要讓佛山經濟保持中高速,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企業要打造百年老店,應對激烈的國際競爭,佛山更加需要大聲呼喚工匠精神、弘揚工匠精神。”魯毅表示,推動佛山從制造業大市走向制造業強市,一定要依靠千千萬萬專注手藝、敢于創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佛山工匠。
對標世界“工匠精神成為推動全球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
“佛山要建設成為中國制造業一線城市。”魯毅表示,一線就意味著一流,意味著極致,也意味著佛山制造要有對標世界強國的格局,要有深度參與全球競爭的氣魄。
今年初,佛山市政府與南方日報聯合開展了“制造強國 佛山探路——中國制造2025對話世界新工業革命”跨國大調研活動。
歷時約4個月,調研團先后前往德國、美國、日本、以色列、瑞士等發達國家的制造業和科技創新的一線現場進行調研,把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美國工業互聯網等進行對標考察,南方日報也推出了10多萬字的報道和一系列的調研報告。“為什么要發起這場跨國大調研?就是希望深入世界新工業革命的最前沿,通過對標世界制造業強國,為佛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樹立坐標、尋找路徑。”魯毅說。
縱觀德國、日本等老牌制造強國,不難發現“工匠精神”已成為世界偉大企業的共同特征。
以日本為例,據統計,該國擁有3146家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數量位居全球之首。在日本調研時,南方日報記者也采訪了一家名叫金剛組的建筑企業,這家企業創立于我國隋唐時期,至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
把目光再投向德國——工匠精神的代表性國家。100多年前,“德國制造”的質量也落后于英、法等國家。后來,通過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以及“雙元制”職業教育體系,一批批德國企業在各自領域成為全球“領頭羊”和“隱形冠軍”。根據德裔哈佛戰略專家西蒙的研究數據,2014年全球2764家中型隱形冠軍企業中,德國占1307席(47%),美國有366席,中國只有68席。
此外,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工匠精神也成為了推動全球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正如美國發明家迪恩·卡門所說:“工匠的本質是收集改裝可利用的技術來解決問題或創造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創造財富。”
對標世界強國,佛山早已行動。去年,中德11個城市組建成工業城市聯盟,作為發起者,佛山正逐步成為中德合作的前沿。
此外,佛山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展望2025年,佛山要接近國際發達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建成發達的現代產業體系,成為廣東第一制造業大市、國際知名的裝備制造業先進城市。
對此,魯毅表示,佛山要對標世界制造強國,就必須把工匠精神化為城市的內在品格,才能做出極致的產品,才能達到極致的品質,才能在世界制造業的激烈競爭中贏得先機、贏得尊重。
精神家園“工匠精神將成為佛山文明的核心內涵”
無論是回顧歷史還是放眼世界,工匠精神的載體終將回歸到個人。在會上,魯毅表示:“工匠精神不僅要成為佛山制造業的發展準則、成為佛山工業文明的核心內涵,更要成為各行各業的行為準則,成為每個佛山人自覺的價值追求,成為全體佛山人共同的精神家園。”
作為踐行工匠精神的重要力量,佛山企業家有一種共性的特質,那就是敢想敢干、不屈不撓、堅忍不拔,同時還有扎根本土、放眼世界的家國情懷。他們既是佛山制造業傳奇的締造者,也是工匠精神生根發芽最重要的推動者和實踐者。
會上,魯毅表示,希望企業家們要始終保持和執著追求多年來沉淀下來的改革創新精神,將工匠精神內化于新時期的企業家精神。
事實上,為鼓勵企業大力實施質量和品牌戰略,6月7日,佛山就召開了質量大會暨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推進會,并提出要以建設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為契機,以提升質量為重點,大力弘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佛山市市長朱偉在會上表示,接下來,佛山要狠抓產品、工程、服務、環境四大重點領域的質量提升,發揮引領示范帶動作用。
同時,為了打造“大城工匠”孕育和成長的沃土,佛山也在不斷完善職業教育和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機制,不斷建立健全能工巧匠的評價、使用、激勵政策體系等。
在“十三五”規劃綱要中,佛山就提出接下來要實施“技能人才培養計劃”,引進掌握高新技術或先進工藝的高級技能人才。
此外,佛山還在全面推進現代職業教育綜合改革示范市的創建工作。5月9日,佛山教育工作會議暨創建現代職業教育改革示范市推進會提出,將以體制機制為突破口推動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要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一批具有現代工匠精神和專業素養的產業工人。
自古以來,工匠精神在佛山人中有著深厚的傳統基因。如今,佛山正從制造業大市向制造業強市奮力邁進,更少不了千千萬萬“大城工匠”數十年如一日的不斷追求。
作為首批“佛山·大城工匠”之一,廣東美的集團工程師黃兵發表感言稱:“工匠精神,其實就是我們的動力來源。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王芃琹 吳欣寧 林佳 趙越)
編輯: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