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疆棉曾是所有地產棉中的佼佼者,世界幾大產棉國美國、澳大利亞、印度等國的棉花整體性能曾經難望其項背,新疆細絨棉、長絨棉也因此成為紡紗工程師制作高端紗的首選。而今,新疆長絨棉成為稀缺物資,新疆細絨棉的身價跌至中等級甚至以下水平。不禁讓人疑問,曾經引以自豪的新疆棉現在怎么了?
品質是否真下降?
2010年以前,我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產的棉花是世界上綜合評定和分等分級質量最好的棉花,無論是異性纖維控制、軋工質量、顏色的一致性、分等分級、成熟的一致性、含雜率等都是控制的最到位的,新疆南疆棉用88、96片機軋出的棉花質量及可紡性是世界一流(除三絲),得到行業內普遍好評。而近幾年,新疆棉等級下滑嚴重,一些企業買棉花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棉花期貨只提供兩個物理指標——長度和馬克隆值,而且其范圍較大。要回答新疆棉品質是否下降,棉紡廠作為使用單位最有發言權。
2005年筆者去新疆采購3級棉,棉花長度可達到29mm~30mm,除了含雜及三絲指標偏高,其他物理指標均很好,棉花等級清楚,用棉量可以間接證實,普梳用棉量在1.1左右,精梳用棉量在1.35左右。現在,用棉量增加3%~5%,棉花長度卻很少能達到30mm,多數是28mm。過去1級、2級棉較多,3級棉是較差的,但是現在3級棉是最好的,包括馬克隆值、棉花長度,甚至是強力均有所下降,價格也比過去高出很多。
河南一家企業技術總管反映,從2009年到現在,新疆棉的品質一年不如一年。從國儲棉購進的新疆棉,同等級棉花紡制精梳40支,與澳棉相比,平均強力相差30CN~50CN(緊密紡紗),用進口AFIS儀器檢測,澳棉短絨率為11%~12%,新疆棉短絨率為13%~14%,4分位長度澳棉32mm~33mm,而新疆棉則為31mm左右。新疆棉甚至無法滿足該企業噴氣織機生產需要,生產噴氣織機用紗只能依賴進口澳棉,而用進口棉因有配額限制,所以不得不減少生產量。有企業反映,有時從新疆私人手中購買的新疆棉比國儲棉質量還要好些。
蘇北某紡織企業原來一直用進口澳棉、巴西棉生產高品質紗,后換以新疆棉為主的棉花生產,后道客戶反映布面大棉結明顯增多,細紗+35%,+140%,+200%顯著增加。且含糖棉會不時出現,造成可紡性能變差,生產效率下降,質量波動,成本增加。目前,企業反映市場棉花沒有以質論價,新疆棉異纖、混等級問題嚴重,加重了企業成本負擔,給困境中的棉紡織企業雪上加霜。
為何質量會下滑?
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在1999年出臺《細絨棉》國家標準后,多數企業基本按照標準執行,至少1級棉、2級棉質量相對保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一師、二師的棉花讓人放心。可以說,2003~2009年期間,新疆棉內在品質相對較好,棉花價廉物美,等級相對較清晰。
國際棉花大舉進入國內市場,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國內棉花品質下降。在一段時期內,我國棉紡織行業以每年增加1000萬錠以上的速度發展,大量增加的產能造成國內棉花資源緊張,進口棉趁機進入國內市場,國內棉農的利益受到沖擊,棉農種棉未得到應有的回報,打擊了植棉積極性,導致我國棉花產量、質量下降。2010~2011年間,國內棉花資源緊張,全國大部分棉企到新疆采購棉花,有的棉紡織企業干脆自設軋花廠,自己收購,為了增加產量,軋花機的打手及刀片數一加再加,棉花產量增加了,軋花質量卻明顯下降。
造成新疆棉質量滑坡的另一個原因是單純追求產量,而忽略了質量。由于追求單產,新疆的棉花種植密度越來越大,且“拔苗助長”,質量下降,跟過去新疆棉的外觀、品質無法相比。現在,新疆棉花的質量跟印度、巴基斯坦棉花質量相當,屬中、低檔棉花。
新疆棉資源須保護
棉花涉及棉農及紡紗廠的利益,更是國家戰略物資,不能受制于人。我國新疆棉花產量約占全國的2/3,新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非常利于棉花的種植、生長,從國家層面看,資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可持續發展,而不適合種植棉花的地區,如南方雨季偏長,就應考慮種植其他經濟作物。去年,湖北、湖南、江西3省棉花受氣候影響,色澤出現淡點污棉,長度降至26mm,在價格上缺乏競爭性。
國家相關機構應從資源安全角度考慮,統一規劃棉花生產,做到資源的投入產出比最大化。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顯示,2014年全國植棉意向面積6597.3萬畝,同比減少483.6萬畝,降幅6.8%,棉花價格仍是未知數。相信通過今年棉花直補政策的推行,可調動棉農種棉積極性,種好棉,種特色棉,如長絨棉、有機棉、彩色棉等。
山東魯泰生產的300支紗面料,是目前國際上最高檔的襯衣面料,手感摸起來跟絲綢相差無幾,而要生產這樣的面料,是依托自身在新疆15萬畝長絨棉基地。魯泰紡織從棉花育種、種植開始,到下游的紡紗、漂染、織布、整理、制衣,進行全產業鏈條把控,不僅保證了產品品質,而且留下了全產業鏈的利潤。
如何在技術上彌補品質不足
然而,新疆棉花的整體品質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變,而且我國當前的儲備棉還需2~3年的時間才能消化完。對于棉紡織企業來說,只有面對現實,強化企業內部管理,落實好每一項細節,才能渡過難關。
首先,棉紡織企業要對到廠的新疆棉做到逐包檢驗。一些沒有棉花檢測儀器的小型棉紡織企業,不能只憑經驗,要尋找相關機構進行檢測。棉花質量的優劣判定應是手感目測和儀器測試相結合的方式完成。
其次,生產高品質紗時,在沒有把握的條件下,盡量采用進口優質棉,或者以進口優質棉為主體。如果是以新疆棉為主體,則必須做單嘜試紡。鑒于近年來新疆棉軋工質量差,短絨高,有害疵點多,混等級現象嚴重等問題,清梳工藝是關鍵。不少棉紡織企業清梳工藝成為萬能工藝,棉花怎么變很少主動調整。等到質量出了問題再去調整,也是造成批與批間紗線質量不穩定的重要因素。
最后,在工藝上,清花應柔和打擊,充分除雜,早落少碎,多松少打。生條定量、車速、蓋板速度、針布密度、針面角度要合理,采用合適的精梳落棉率,頭并牽伸分配要合理。在設備上,清花打手要光潔,針齒尖沒毛刺,不倒針齒,通道要光潔不掛花,梳棉針布按周期進行回磨和更換,做到“七鋒一準”,針布回磨要“勤磨、少磨、精磨”(回磨周期適中,每次回磨量少,回磨質量要好),固定蓋板針布也按周期更換保持鋒利,精梳的錫林、頂梳要求狀態好,清潔刮皮、絨布完好,保證短絨被清除。另外要減少紗線毛羽,前紡工序重點是減少短絨產生,細紗工序主要是合理選用鋼絲圈,鋼領和鋼絲圈合理選配,做好錠子、鋼領和導紗鉤“三中心”,鋼領板水平等工作,絡筒車速張力要合理選用。在操作上值車工嚴格按操作法的清潔周期做好大、小清潔,做好巡回檢查,減少塵雜附入疵點。(蘇州紡織工程學會 繆定蜀)[編輯:瀟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