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攻堅之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今年步入了"深化之年"。那么,今年紹興市的"三去一降一補"將如何發力?日前,紹興市出臺了《紹興市2017年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工作方案》(下稱《方案》),明確了相關單位的任務清單。
《方案》明確了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66項具體工作,并提出了目標要求,落實了責任單位。
在去產能方面,《方案》提出今年的兩項主要任務是:開展全省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試點建設,繼續加大印染產業轉型提升力度。
今年,紹興已被列為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省級試點單位。為此,紹興市將制定實施省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試點的具體方案,聚焦紡織、印染、化纖、化工、金屬加工、輕工食品等傳統優勢產業,分行業制訂產業改造提升方案,打造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浙江樣板"。
印染、化工產業是紹興的傳統優勢產業。2016年以來,市委、市政府提出以"綠色高端、世界領先"為目標,大力推進印染、化工產業集聚提升。市經信委統計顯示,2016年,全市累計關停整治印染企業107家、化工企業102家,分別占企業總數的31.8%和34.1%。隨著整治的推進,這一行業無論是企業經營效益還是行業發展狀況,都出現了積極的變化。
今年,印染、化工產業改造提升的目標是:制定實施紡織產業發展路線圖和行動方案,基本完成市區范圍內所有印染企業向集聚區搬遷集聚或就地提升工作。目前,各區、縣(市)印染企業整治提升的具體任務均已明確,其中,柯橋區今年要完成退出區剩余46家印染企業的關閉退出或集聚搬遷,力爭2017年底退出區不再保留印染企業。
去年,紹興市相繼出臺了印染產業提升"二十條"、印染產業"三標準一要求",印染產業先進產能逐漸形成。今年,紹興市將進一步嚴格行業標準管控,以建設印染產業省級轉型升級示范區為契機,加快藍印時尚小鎮建設,推廣綠色印染先進工藝和技術。
在補短板方面,《方案》明確了一系列任務,補齊科技創新、產業發展、交通基礎設施等8大短板,其中補齊科技創新"第一短板",將是我市今年補短板行動中的"重頭戲"。
去年底,紹興市出臺《加快推進"四創兩化"全力補齊科技創新短板行動計劃》,提出把紹興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科技創新中心"的遠期目標,實施六大行動計劃,全力補齊科技創新短板。今年,紹興市將深入實施"四創兩化"行動計劃,組建紹興市科技創新委員會,建立總額達10億元的科技創新基金。
去年,市科技局啟動了《紹興科創大走廊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規劃期限至2020年。科創大走廊將橫跨柯橋區、越城區、上虞區三大行政區域。今年,我市將扎實推進'科創大走廊'建設,包括啟動科技城建設,推進紹興市千人計劃產業園、袍江洋涇湖工業設計小鎮、浙大網新上虞科技園等重點項目建設。
今年,紹興市科技部門還將實施雙創空間倍增計劃,通過大力發展包括眾創空間(星創天地)、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創新創業綜合體在內的梯級創新創業平臺,構建適合各類創新創業需求的生態圈,力爭全年新建市級以上眾創空間10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