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飽含華夏文明,滿載歷史情韻,主題為“華·蘊”的“張謇”杯·2013年中國國際家用紡織產品設計大賽近日在南通落下帷幕。“華”,意指中國華夏民族,有美麗光彩之意,“蘊”,有積聚、蓄藏之意。本次大賽旨在彰顯中國家紡設計博大文化之底蘊、創新中國家紡設計精深藝術之意蘊、創造中國家紡設計獨特風格之美蘊。結合華·蘊的主題,本次大賽作品飽含中國傳統的設計風格、審美情趣、表達方式及文化題材,以新作品、好作品、多作品面向大眾。
縱觀大賽:求新、求深、求廣泛
對于如何開展大賽、怎樣改革大賽、何以延續大賽是主辦方永遠不會擱置的話題,在多次研討協商之下,主辦方確定了大賽最終的執行方案,進而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形式新穎、亮點突出的大賽。本次大賽從參賽企業的范圍到評委涉及的領域,都有新的變化。主辦方提出三個重點:第一,求新,包括新形象、新內容、新的策劃方案。第二,求深入,包括深入的組織規劃、深入的評比原則、深入的推廣方式。第三,求廣泛,力求擴大大賽波及的企業以及行業范圍。
主辦方表示,本次大賽有四大亮點。首先,在設計理念和設計思維上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融合。其次,機織機印的現代技術與中國經典的手工技術做到了完美融合、互相促進、共同發展。另外,工藝上更具創新性,例如花邊與魯繡的結合等。還有國際影響力的加大,使大賽實現了“國別更多,作品更多”的發展趨勢。
本次大賽評委、意大利康斯坦丁時尚設計集團首席執行官Fabio Bargi針對本次大賽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從大方向來看主題鮮明,切題準確。而且作品比較成套,多以系列化形式出現。還有色彩的運用搭配比較接近國際化。Fabio 在采訪中對近幾年中國家紡產品的變化與發展予以充分的肯定,他提到其中變化最大的就是色彩的運用,產品正在接近國際化。
細品設計:創新、保質、追時尚
“設計“是一件作品在破繭成蝶這個漫長旅途中的起點,是作品得以生存的靈魂。大賽從設計的角度講,最重要的就是創新。本次大賽評委、天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飛天家紡分公司總工程師呂志高表示,本屆大賽作品創意很好,與往屆相比,繡花的工藝比較突出,但床品還是傳統的工藝比較多,在設計理念上慣性思維的運用比較明顯,缺少一些新意,傳統的花卉紋樣偏多一些。呂志高認為,大賽正是設計師之間設計思維互相借鑒、碰撞的良好的平臺,可以有效開拓設計師的視野,從而對產品進行深層次的創新。
本次大賽新聞發言人、山東孚日集團設計總監劉樹虎介紹道,本次大賽的婚慶產品數量較多,而且契合主題積極運用了東方元素,體現了中國人傳統的美好愿望。另外,這次大賽在材料和新技術的運用上也比較突出,例如針織面料以及麻質面料也運用到了床品上,體現了參賽者突出的材料運用水平。同時他提出,舒適、安全、健康、是家用紡織品的關鍵,產品的內在質量一定要作為產品設計的重點。
最后劉樹虎說:中國家紡產品的設計已接近國際水平,我希望不久的將來,中國的床品設計能成為全球的時尚標。
巧談工藝:手制、機織、新嘗試
一個民族的手工藝品能流傳到今天具有重要意義,它是連接過去和現在文化的紐帶。柔美的手工質感與縝密的機織紋理能否在同一平臺大展拳腳?傳統工藝是否能于現代技術比翼齊飛?或許只有手制才可以讓人參透“珍稀”兩字,而機織卻能夠讓人感受平和的完美。
韓國的拼布作品以精美的畫面及精致的手工縫制成為大賽亮點。據本次大賽評委、韓國拼布研究所副所長金泓珠介紹,作品的作者大多是家庭主婦,用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來完成作品,作品大多用于自己收藏、或饋贈親人,旨在為家人祈福,飽含深厚的情意。
隨著新技術的出現,手工藝并沒有被淡化。在當今機械式的生活中,長期與新技術的接觸讓人們對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而美麗的手工藝品卻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另一種色彩。本次大賽評委、魯迅美術學院染織服裝系副主任王慶珍也針對手工作品介紹道,本次手工作品,強調回歸自然的感覺,比較古樸,特別親切,就像人一樣,具有強烈的親和力。
從近幾年的大賽可以看出,參賽作品風格比較多樣,今年的作品也各具代表性。本次大賽評委、天津美術學院新媒體藝術學院副院長閻維遠在采訪中說:今年參展的作品,設計水平、工藝水平、創意水平都有明顯的提高。拼布在形式上、色彩上還有機理上都有一些大膽的嘗試,有一些不同的風格出現。此外,還有一些經典的民族工藝,比如緙絲、扎染、蘇繡等等,在傳統工藝基礎上賦予了現代感。
大論趨勢:遵時、循尚、進市場
帶上“華·蘊”這頂帽子,使得每一件作品都透著東方神韻,無論是文墨厚重的蘭亭序,還是歲月靜好的印花藍布,都將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發揮的淋漓盡致。文化本身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是一個歷史的發展過程,因此,文化應既具有民族特征,又具有時代特征。本次大賽評委、《家紡時代》雜志總編葛江霞對作品中民族元素的巧妙運用予以肯定,她說,“華·蘊”這一主題體現的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積聚與弘揚,使得作品更具文化內涵,但作品中還是缺少一些時尚感與現代感。她說,如果將東方元素用更時尚簡潔的方式表達,將作品中的文化內涵與時尚感完美的結合,那么大賽將會更適合行業,更適合市場。
在與本次大賽評委、杭州艾可家紡有限公司董事長項舒文交談時他說:“今年評選的獲獎作品大多以溫馨感為主,這或許是由于時尚的東西并沒有打動評委。”同樣,Fabio也表示,作品的時尚感與國際的流行時尚還有一些差距。對此,意大利康斯坦丁時尚設計集團設計總監崔萍萍說道:將來大賽可以融入流行趨勢,靈活運用色彩與點綴,在色彩和元素方面予以進一步規范,為設計師提供一個更為標準的施展平臺。
項舒文說,大賽每年都在進步,今年的大賽參賽產品比較多,產品設計中裝飾布的運用少了一些,元素用的比較多。項舒文提到,在實際銷售過程中產品有自己的市場定位,用我們的眼光來評判其實并不是很公平,建議大賽能夠站在市場的角度,讓作品與市場結合。
共謀發展:取華、蓄蘊、擴影響
大賽如今已經形成了品牌效應,成為家紡行業中,等級最高、參與度最廣的大賽,大賽旨在促進企業發展,引導企業抓設計、創品牌、做市場,最關鍵的是設計師隊伍的培養,為設計師的成長提供良好的交流平臺。作為第六屆冠名張謇杯的中國國際家用紡織品產品設計大賽,秉承著提高大賽水平、打造企業品牌、培養優秀人才的理念,為南通家紡產業帶來了無限的發展空間,對中國家紡行業的發展也起到了有力的推動,在促進人才隊伍建設的同時,也促進了企業的品牌建設。大賽將經濟形勢與企業文化相融合,既有設計意義又具現實意義。
從參賽企業來看,中小型的家紡企業,參與大賽的積極性特別高,他們能夠主動以大賽為平臺進行交流,最大限度吸收大賽賦予的“養分”, 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本次大賽評委、江蘇堂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荊玉堂提到,企業的產品需要有差異化,個性要明顯,同時,企業不只要看品牌,更要看重文化,企業應在重視產品設計的同時,加強企業文化的建設。
中國是歷史悠久和文化燦爛的多民族國家,中國的傳統工藝有獨特的東方魅力。精美的手工藝與完美的機械工藝相結合,濃郁的地域特色、淳樸的民風民俗和豐富的人文情懷與大賽息息相關,水乳交融,大賽中的種種作品無不滲透著五千年文明古國博大精深之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