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建設滿足行業發展任重道遠
2015全國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產業用紡織品分會年會暨標準審定會在京召開
"現在中國的產品已經走出去了,但是總是感覺缺少一種后勁。這個后勁對于紡織行業來說就是標準話語權和時尚話語權。這兩項是中國紡織工業要在世界上擁有真正話語權的關鍵。"3月25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瑞哲,在全國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產業用紡織品分會年會暨標準審定會上,如此強調標準對于行業的重要性。
會議現場
目前,國內紡織行業標準已經達到1980項,比2000年(1303項)增加52%;標準化機構28個,標委會之間也建立了聯絡員的工作聯絡制度。國際標準中,中國主導提出的提案有17項,去年有4項由國際標準化組織(簡稱ISO)發布實施;承擔ISO的5個技術機構的秘書處,2位專家擔任ISO技術機構主席,3位專家擔任ISO工作組召集人。中國在標準的國際話語權方面正逐步提升。
但這還遠遠不夠。標準與產業發展的不匹配依舊明顯。
以近十年里才形成力量、覆蓋國民經濟各個領域的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為例,"十二五"以來,產業用紡織品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2%,是紡織行業各領域中增長最高的。但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標準狀況與其地位顯得不匹配。根據測算,2014年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總量占全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的1/4,但產業用紡織品標準(100多項)僅占全行業標準(1980項)的7%。
今年2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推動中國經濟邁向中高端水平,提高產品和服務標準是關鍵。必須深化改革,優化標準體系,完善標準管理,著力改變目前一些方面存在的標準管理"軟"、標準體系"亂"和標準水平"低"的狀況,促進提升產品和服務競爭力,激發市場活力,推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如何促進標準與產業的同步發展?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建議從五個方面著手:
一,依托大標委會籌建和推動的契機,嘗試在重點領域、重點產品,如醫療衛生、土工材料、汽車等子領域中,推動綜合標準化的試點工作,由上下游共同確定標準。
二,利用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制定"十三五"規劃的契機,制定產業用紡織品標準"十三五"規劃。
三,進一步加強標準的制修訂工作,解決好部分標準的交叉問題和超標齡問題。
四,加強標準化隊伍建設,提高標準制修訂效率。
五,積極參與標準化范圍內的國際活動,與國外的行業協會和專業組織同行進行技術交流,推動產品標準的通用性及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
2014年度產業用紡織品分會標準化工作先進個人
(潘峰文/攝)[編輯:姝臻]